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治疗方法

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方法是采取胸骨正中切口方式,此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术由于从胸骨正中作切口,将心脏全部暴露在视野内,几乎适合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但这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缺点是手术中失血较多,且术后胸部会留下一条较长的疤痕,不仅影响美观,对术后病人的心理创伤也较大。因此,一些旨在减少损伤、尽量不影响外观的心脏微创手术随之出现。微创手术是未来心脏病治疗的一个方向。那么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治疗有哪些呢?

一、微创小切口手术

微创小切口是指手术入路切口长度6~10厘米,切口位于腋下相对较隐蔽部位。可较安全地完成一些简单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矫治手术,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手术修复。小切口手术的特点是切口美观、瘾蔽、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愈合好、费用较低等。目前广泛用于心外科临床。

二、镶嵌手术

指在外科手术治疗的同时或先后结合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在开胸手术下安放封堵器堵塞心脏缺损,在外科手术的同时和先后,从四肢的大血管建立管道,将封堵器或扩张球囊送到心脏,治疗那些外科手术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运用镶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实现了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的完美结合,主要运用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疾病的治疗。手术过程简单化,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优势互补,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内外科优势互补,极大的提高了手术存活率。

三、介入封堵微创技术

指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

介入封堵微创技术可运用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瘘、肺动静脉瘘、降主动脉缩窄等疾病的治疗。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针眼(3mm左右),伤口仅有米粒般大小,无需实施体外循环,深低温麻醉,出血少,不需要输血,技术成熟,不开刀,受到广大患者青睐。

四、胸腔镜下心脏外科微创手术

用胸腔镜做心脏手术,术中只要在胸壁打三个小孔,每个孔1.5厘米,能满足现代人的美观需求,不切开肌肉,不切开胸骨,术后疼痛轻,相对于传统的开刀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技术特点,与开胸手术相比改变了传统的手术入路、分离步骤、结扎与缝合方式以及手术过程中的观察方式。目前临床应用广泛。

五、心脏杂交技术

是把原本对心脏病"分而治之"的心外科搭桥术、先心病矫治术和主动脉替换术等与心内科介入治疗和影像学诊断等集纳起来,同时实施,以求取得1+1>2的效应。

心脏杂交技术是为了满足病人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对于先心病的治疗主要运用于大房缺、大室缺、法洛氏四联症、严重复杂先心病等疾病的治疗。手术中的视野能更好的暴露,手术更清晰;可用于疑难心脏疾病的治疗;心内介入与外科手术在同一手术室进行,避免更换手术室的麻烦;安全度高,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更好。

单纯性的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可以采用微创治疗,但也要视其具体病情决定,不是所有的这四类先天性心脏病都能采用微创。按照心胸外科的经验,有近一半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采用微创治疗。微创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年龄及体重均有一定要求。

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病人,都可以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房缺修补术、经胸微创房缺/室缺封堵术等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