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奇:外科医生只凭“一把刀”的时代过去了

食管癌的手术方式一般为食管部分切除、胃代食管术。

传统的全胃代食管术是利用胃的良好的延展性,将游离好的胃直接上提至胸腔,在胸内或颈部与食管残端进行吻合。这种手术方式的优点是取材方便,手术操作简单。缺点是在胸腔胃较大,容易因为扩张而压迫肺及纵隔,影响心肺功能,还会导致胃液及食物的潴留,引起返流甚至呛咳、窒息等。

怎么破?

薛奇说,管状胃可以破。管状胃,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手术方法,将全胃裁为管状,使之近似于食管的形状,再与食管残端吻合。

这种方式首先是使胸胃在形态上更接近食管,其扩张程度较小,对纵隔及肺的压迫减轻,能减少心肺并发症;其次是可以延长胃的长度,具有吻合优势并利于愈合;最后是切除部分胃小弯的组织,胃的容积变小,使胃酸分泌减少,胃液及食物潴留减少,减轻返流症状。更为重要的是,在将胃改造成为管状胃时,会同时切除胃小弯侧的淋巴和脂肪组织,能减少肿瘤的术后复发率,从而改善愈后。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进行食管癌手术时采用了管状胃代食管术。

薛奇自2009年开展管状胃代食管术,并在本院及北方地区医院推广,在这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遭遇过很多质疑,有些医生认为裁胃麻烦,管状胃切口多,易发生并发症,患者花钱多。但是薛奇始终认为管状胃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有益,执着地一坚持就是五年。在他不懈地推广下,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生认同并开展了管状胃代食管术


《食管癌规范化治疗》 全国巡讲40场

薛奇,在坚持他认为对的事物时是执着的,执着的人往往又都持重,不温不火,自有主张。

比如他在门诊时,因为助理去接受培训了,于是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又叫号,又写病历,又诊断,又打处方开检查单,但是忙归忙,患者进门时,“请坐,您好”一次都没落下;面对患者的各种疑问,始终保持着低沉亲和的声线温言解答。

当我默默观察时,他亦不忘探过头来,或安抚地说:我看病有点慢,每个病人挂个号都不容易,得说仔细点,不过今天运气还不错,号不太多,不用连轴到一点半;或不好意思地就刚把一个患者打发到内科去的行为进行解释:我们有严格的规定,外科不涉及内科的治疗。

自1989年毕业于北大医学部,随后又在协和读了硕士、博士,毕业后的整整25年,薛奇都是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度过。

胸外科基本上负责的是两大类疾病:肺癌、食管癌。手术上并没有什么分工,作为优秀的胸外科医生肺癌、食管癌手术都应精通,但是科研方向上,却依着专家自己的专长而略有不同,薛奇近五年来一直都在专心研究“穷病”——食管癌。

为什么说食管癌是穷病?薛奇解释,食管癌是有中国特色的,主要是因为贫穷导致,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吃腌制的菜、饮食不卫生等都是引起食管癌的因素。

与肺癌相比,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治疗相对比较艰难。这种疾病手术时间比较长,术后恢复比较困难,因为很多患者营养不良,并发症出现得也比较多,伤口难愈合,易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因此许多医生都不愿治食管癌,觉得治这个病太麻烦了。加之病人大多来自贫穷地区,经济困难,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但是,中国是食管癌最多的国家,全世界50%以上食管癌都在中国,食管癌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作为胸外科医生,薛奇觉得他们有义务要治好食管癌。

穷病也得有人治,且更要治好。从2009年开始,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的赫捷院长就任了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分会主任委员之后,食管癌规范化巡讲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每年会在全国各地做10次巡讲,讲食管癌的规范化治疗,包括临床、科研内容,五年下来讲了40余次,薛奇和毛友生教授都是主讲人。

眼下,很多新技术在胸外科应用也比较多,包括内镜早期治疗、胸腹腔镜的应用等,所以薛奇的培训内容里还包括新技术发展和规范化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参与编写了《食管癌规范化指南》和《食管癌的研究通讯》。

而在对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中,薛奇也获益非浅。从2009年开始,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的微创外科才起步,但因为得益于一直以来钻研于食管癌,且病人数量巨大,所以,虽然起步稍晚,进步速度却很快,“一不留神”就又成了全国领先。而薛奇作为肿瘤医院微创治疗食管癌的开创者之一,经历了刚开始的艰难:一台手术要七八个小时;到现在的轻松操作:一个正常的食管肿瘤四个小时拿下,这中间的过程他并不多讲,只是在夸起自家科室的高大上时能看出他的自豪之情。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做了四千多台胸部肿瘤切除手术,这种手术量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只言片语间流露出的小小自得之情令人不禁莞尔。


外科只凭“一把刀”的时代过去了

曾几何时,外科大夫互相PK拼得是谁挥刀挥得快,谁切东西切得干净,谁的刀口光滑漂亮,然而今时今日,外科只凭一把刀走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综合治疗,是眼下对外科大夫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和要求。”薛奇说,“外科医生不能光想着用一把刀解决所有问题,有的医生过于强调手术好了就没问题了,这样是不对的,做为一个肿瘤医生,手术只是治疗方式之一,你同时还应该了解化疗、放疗,比如哪些病人应该先放疗、化疗,把肿瘤缩小再做手术;哪些病人干脆就不做手术,化疗的效果也能和手术差不多;哪些病人不光要手术,术后还要化放疗;哪些病人先化疗再切,然后再化疗。这需要医生建立一个全局的观念,你未必精通放化疗,但一定要有综合治疗的理念,此外还有很多新技术,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都可以跟手术结合起来,给病人更好的选择。”

至于外科医生单纯去比技术,薛奇认为没有意义,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相差不会很多,最终能显示价值的是你能否给出一个合理、全面的治疗方案,让患者活得最长。所以,医生不能过于执着自己的技能,技能到了一定的程度有时会局限一个人的思维。

总之,不管是何种情况,都要以病人生存率为第一,然后再来不断地提高手术技术。也正是因为这种理念的指导,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的胸外科手术质量和数量不断上升,成为全国的胸外科重点科室。


做不了大科学家的事,就做点小实事

很多医生做科研喜欢做大题目,薛奇相反,喜欢研究些小而又小的东西,觉得有时候小题目对患者反而更有帮助意义。

例如管状胃代食管术,他就一直在琢磨:由于把胃裁小了,会不会增加增加并发症?管状胃到底能给患者带来多大好处?做管状胃时,如何做到规范?到底直径应该几公分更合适,是2公分、4公分还是6公分?太细会不会影响愈合,太粗了又会不会跟没做差不多?

又例如给病人放什么粗细的胸管合适?放粗胸管,这是令患者很痛苦的,一呼吸都会感觉很疼,于是薛奇尝试着给患者放置一个较细的负压球引流,居然挺好,减少了疼痛,患者很快就能下地活动了,等球里胸水满了,再把水放掉。患者用两个小球代替了胸管,拔下来的时候也不痛。

薛奇对我说,看,这些小课题不仅不用花钱,还能给病人减轻痛苦,提高一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医生的,如果做不了大科学家的事情,那么就做一些小的对患者有益的实事也不错。


医生档案

薛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胸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大外科主任助理,胸外科二病区主任。

擅长治疗

擅长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肿瘤、胸壁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能熟练完成各种胸外科手术,尤其擅长胸腔镜、小切口等微创手术治疗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专家)周一下午(特需)

简介

1989年开始从事胸部肿瘤外科工作。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食管疾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会常委、食管疾病学组副组长。

《全国食管癌研究通讯》副主编,《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编委。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