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军:开胸看太直白,我们只看黑白

寻访中国顶尖医疗团队——

本期人物:北京安贞医院介入诊疗科主任 黄连军(系列报道6)

每次看见医生看片子时,我都会想起“找不同”的游戏,那一张张贴在灯箱上的片子,曾让我很不明白:为什么一样的黑白片子,要拍3、4、5、6、7、8张。

我的想法当然很小白啦,这3、4、5、6、7、8张都是不一样的,医生们一眼就能看出每张片子都是哪个部位、角度、变化,就像双胞胎多胞胎的妈妈闭着眼就能分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一样。

而且,看得享受,“外科大夫打开胸腔看,太直白,不像我们,只看黑白。”搞了32年影像诊断的黄连军主任笑着说。

黄连军说,从上大学开始,老师从影像就能头头是道地分析出一二三四,主要征象,次要征象,拿出一个诊断及鉴别诊断,“我就觉得很了不起,很神奇。”

毕业分配时,对放射科的辐射也犹豫过,主任也不劝,直接带着他去看机器,血管造影机的“高大上”,瞬间让年轻的黄连军为之倾倒,从此走上了影像诊断和介入之路,一走32年。


影像医生天然是艺术家


影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把电影艺术譬喻为一种语言,在医学领域里,影像更是一种语言,它用视觉能感知的再现来“告诉”医生患者身体内部的病理状态。

所以,医学影像是一种生命的艺术,影像医生天然是艺术家。

黄连军说起看影像,满满的幸福感,当年做小住院医时,刘玉清老前辈是如何训练他们的,刘玉清后来成为我国放射科界唯一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更是满满的自豪:“很多先心病我们能通过X光平片就做出准确诊断,不仅能做定性诊断,有些还能作出定量诊断。”黄连军说。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诊断占一半,治疗占一半,而诊断里,影像占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心血管疾病是靠影像为诊断的,包括平片、造影、CT、磁共振、核素、超声等。

他的介入团队医生都喜欢看片,无论谁来找,找到谁,其他医生都会主动凑上来看片子。黄连军说:“我看一个病人资料,既帮别人提供了诊疗建议解决问题,同时我也长进一点。”

如今搞大血管介入的精湛,得益于影像的基础。因为要在“叽溜拐弯”的血管里、流动的血液里“穿针引线”需要胆大心细,更要对每一个病人的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液血动情况充分了解。

“我们对影像的分析是有独到的地方,在做介入时也有很多独到的方法和措施,比如遇到疑难复杂的主动脉夹层病例怎么去找真腔。”黄连军说。

黄连军带领的介入团队,是安贞医院主动脉团队的一份子,负责主动脉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同时还承担心外其他科室的术前影像诊断工作。

临床病例多,见多识广,这一点,中国的医生有欧美国家医生无可比拟的成长优势,哪怕是再罕见的疾病,到中国都有着庞大的人群基数。黄连军说:“去美国,美国人都羡慕我们有上万例病人诊治经验。”

有些医生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几个夹层病人,而黄连军“光单纯夹层病人的影像资料,我诊断过的就超过万例,包括造影、CT和磁共振,其中有做手术的,做介入的,保守治疗的,有外地拿来会诊的,有亲戚朋友拿来的。还有许多罕见的先心病病例,心脏长在外面的,长肚子上的,我都会诊过。”他说。


看“片”更要看“人”


一个病人是一本书。

老主任刘玉清32年前说的这句话让黄连军至今牢记。

影像医生的日常工作是通过各种影像资料,利用自身的知识内存,通过思维判断得疾病诊断结论的过程。这项工作表面上看是如此机械、枯燥,甚至有技术至上的倾向。

事实上,如今,我们作为病人去做影像检查时,基本是进去做完检查拿到结果就走人。而在老一辈的放射科的医生传统里,影像医生不仅仅是与机器打交道,更要与病人打交道,才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意见。

影像医生不能只对影像说话,而应该对患者说话。一位影像医生曾写道:虽然影像医生面对的是冰冷的影像,但影像背后是活生生的人,他现在正在被疾病所折磨,正在为身体的某种不适应而感到痛苦。

黄连军当年学影像就是:看片、看病人。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10点以后下班,很苦。刘玉清主任要求年轻大夫,每个病人都要从查体开始,每个人听心杂音,看有没有紫绀,看病人心电图等等,然后再结合X光片来进行诊断。


看X光片练出来的神功


如今不仅很多年轻大夫看“人”的少了,而且不重视看X光片了。黄连军对此很遗憾。

“我们就是从平片练出来的,这是基本功训练。”当年,刘玉清主任训练黄连军等年轻大夫看平片,每人每年要看200份正常人的胸片,每个胸片要看半小时、1小时,不能瞄一眼就结束,一定要把这一张琢磨清楚了,从里到外,从外到内,从皮肤到骨骼到肺、肺纹理,静脉、动脉。看完之后,再做超声来验证平片反映出来的东西对不对。

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X光片有局限,比如无法判断出冠脉狭窄的程度。但基本功的扎实训练下,便宜方便的X光片也可以在有经验的影像医生眼里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很多先心病都能被准确诊断,甚至可以校正一些经验不足的超声医生的误差。比如房间隔缺损,他可以通过心脏大小的改变,肺血的改变,推断出缺损多大。经常发现超声科医生给的缺损是十几毫米,但他一看X光片推断应该是三十几毫米,让超声一复核,果然是三十几毫米。

“X光片很客观。”黄连军说,二尖瓣狭窄,从X光片可以判断出二尖瓣面积多少,窄了多少,很准。

在黄连军看来,X光片有几个大优点:第一,便宜,物美价廉,检查方便;第二,即能看心又能看肺,心肺病是相联的,很多心脏病通过肺可以看出心的严重程度,这是一个整体的。

“现在我们治疗和看病的缺点就是,头疼光看头,没把病人当成一个整体,没把病放在一个器官里、没放在一个整体里、没放在一个身体里去看。”他说,任何病都是相关联的,和心脏最相关联的就是肺,医生可以通过肺来看心脏,病有多严重,心肺结合,不但能定性还能定量。

从第一眼看到血管造影机的“高大上”开始对图像感兴趣,再经过严格训练,从一个影像就能判断出这么多东西,黄连军对影像就越来越浓厚,理想就这么形成了——

当个好医生当个好大夫,能够最大限度地准确诊断心血管疾病,给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医生档案

黄连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介入诊疗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

心血管疾病X线平片、CT、MRI及心血管造影诊断,各种瓣膜病、各类血管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擅长各类心血管疾病造影检查技术。

兵器谱认证

主动脉疾病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

简     介

黄连军,男,1959年2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介入诊疗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医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介入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委员,中国静脉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影像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心脏病委员,亚太心脏联盟结构性心脏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专家委员,卫计委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员。

1983年开始从事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1985年开始从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1985年参与开展肾动脉、髂动脉球囊成形术,1986年参与开展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1990年开展主动脉狭窄介入治疗,1994年参与先心病介入治疗,1996年开展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2002年开展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已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万余例。

介入治疗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主动脉夹层治疗新策略研究及应用(2009-J-253-2-09-R02)(第2完成人,2009年);(2)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及应用研究(15-2-007-05)(第5完成人,1997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心血管病介入性放射学技术及应用研究(96100703)(第3完成人,1996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主动脉夹层治疗新策略研究(200801043P1302)(第2完成人,200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2006-275)(第1完成人,200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主动脉夹层治疗新策略研究(2008医-3-012-02)(第2完成人,200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

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参于编写著作15部。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