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保乳”率最高的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

顶尖医疗团队系列报道——

本期团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


切乳房?!

去年5月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这个“医疗选择”,令全球震惊,她携带着让她有患乳腺癌50%机率的基因缺陷,于是果断做了预防性切除,并对乳房做了重塑来保持性感外观。

失去生命,失去乳房,这两个问题使女人对乳腺癌心生恐惧,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


要写对女性无害的乳腺癌防治报道

“全北京市户籍人口每年4000多人得乳腺癌,算多吗?”

欧阳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主任,第一次见面就用这句话把试图用“形势严峻”来套辞的我噎住了。

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特色科室之一。这个科室是国内乳腺癌治疗总生存率最高的团队之一,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4%、83%,十年生存率分别为87%、67%。

欧阳涛带领的团队,十几年来,还保持了中国保留乳房治疗比例最高的纪录,“保乳”率平均达40%。然而他们很少见媒体,也不做宣传,就这样低调地在患者中口口相传。因为在他们看来,严峻的并不仅仅是乳腺癌的高发,更是无数被吓坏的女人,而让女人们草木皆兵的,正是各种鱼龙混杂的科普报道。

乳腺癌主要发病人群是更年期女性,这个人群本身又有着这个阶段的特点,欧阳涛说:“跟着我们的医生工作几天,你会知道,什么样的乳腺癌报道对女性无害。”


流程和平台,团队管理两件宝

北大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位于北大肿瘤医院西院区(北京西四环中路19号)。由于乳腺癌疾病本身的独立性和私密性,乳腺癌患者从接诊到完成治疗基本可以全部在这个独立、相对私密的西院区完成,包括门诊、各项检查、手术、病房、化疗。

我跟着这个团队,经历了从早上7:50开始,交班、查房、门诊、B超、穿刺、手术、预约、日间化疗的全部流程。

就诊流程的独特设计和电子信息平台的设计,在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使整个团队高效运转,是这个科室管理的两件宝。

欧阳涛根据全科自2006年起7年间的患者数量,在西院区已有的建筑布局下,对床位、手术室、门诊空间等都进行了计算,还对电子信息平台按照科室需求进行了改造,目的是让科室高效运转,让病人少跑几趟医院,更多人能挂上号住上院,也让医生的科研数据采集更加方便。


预约,两名护士的“火车站”

在西院区的流程设计里,负责超声、穿刺、门诊手术、化疗预约的调度室环节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各阶段患者人群的穿插,一旦乱了,整个就诊流程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里是两位资深护士负责,她们要分流门诊诊疗的所有患者,每天面对几百人,喧闹程度与春运火车站有一拼。改变这种火车站一样的拥挤嘈杂,是欧阳涛设计新流程首先想解决的问题,患者总数不减反增的情况下,要减少患者来门诊就诊的次数和停留时间。

在电子信息平台投入使用之前,她们只能用最原始的台历、黑板、本子记录到窗口来预约的患者姓名和时间,桌上的日历上密密麻麻写得满满的。

按照欧阳涛主任的平台设计,之前完全靠手工预约排序的调度室,全部实现电子信息化,系统对患者进行自动分流和排序,取消患者到窗口预约,护士们只需要在电脑上核方子、审化验单,然后把排好的日期通知患者,工作复杂程度大幅度下降。


护士长让我戴上双层口罩

日间化疗在西院区也得到很大改观,从以前的13张病床增加到26张。

多年来,这13张病床也是在高负荷运转,最多时一天要接待70多位患者。8名护士,在仅50平米的小小化疗室,基本承接了乳腺中心所有患者的化疗,去年一年做了1万多人次。

以前的日间化疗室,虽然开着窗通风,但由于人员密度太大,化疗室里的空气仍然很浑浊。在去采访之前,护士长于新颖让我戴上双层口罩。

于新颖和她的同事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护士们的白细胞都比正常人低,于新颖本人仅4000多,是正常值4000-10000的最低限。

在西院区,日间化疗室,不仅病床增加一倍,环境也得到很大改观。

随后几期,请跟随大医生兵器谱的笔迹,一起了解北大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独特流程的每个环节中的故事,了解这个疾病,并重新调整对待这个疾病的态度。

欧阳涛说,在目前情况下,相对很多疾病来说,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并不算太复杂,愈后也相对不错,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经过正规治疗都能与乳腺癌共存渡过一生。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