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宝才:不该做的手术就不做!

寻访中国顶尖医疗团队——

本期人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一科主任 邢宝才

“医生的专长,有时就是一个机缘。机缘把我安排在了肝胆胰外科,慢慢做得多了,大家就把我看成专家了。”

病人都说,邢宝才说话实在,“如果当年做胃肠了,我也能做,不说做得能多好,但肯定是尽心尽力!”上世纪90年代,肿瘤医院还没有细化分类,肝胆、胃肠、乳腺……邢宝才都看,直到2000年才开始专注于肝胆胰外科。


不该做的手术,就不做!

严!“不是所有的手术都等于救命!”

没有依据 手术不能乱做

邢宝才这次面对的,是一位已经做过手术的患者请求切掉肿瘤。病人极力争取,他不厌其烦地解释:“切肿瘤就是第二次手术了,和第一次手术完全不是一回事。第一次周围脏器还比较分明,第二次我不敢保证。先开一个B超和住院单,我回去再好好研究一下你的片子,如果手术探查连依据都找不到,我没法给你做手术。好不好?”

坚持责任和良心“不是不救命”

“依据”,是跟诊邢宝才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没有依据就没法做手术,有了依据才能设计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始终如一的立场有时会受到病人“自以为是”的挑战,此时的邢宝才也会“起急”——这种情况做手术没有意义,不是我们不救命!

不少病人都想当然地以为做手术就能救命,作为医生,无论从责任心还是从良心上,都是“不该做的手术,就不要去做!更不能因为空出一个手术床、或者手术量还不够,就“顺着病人的心思”做手术。

精!“会看片子的肿瘤外科医生能给病人带来更多的希望”

快速判断  源自理论扎实

门诊中的邢宝才还很看重医生读片子的能力,“我一拿到片子,脑子里马上会勾勒出一幅手术入路,从哪儿进,在哪儿、怎么操作。”这种瞬间转换的能力来自于坚实的理论基础。他说门诊医生不能完全依赖影像科的报告,应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有时候影像科医生不可能次次读出100分,会看片子的肿瘤外科医生没准就能给病人更多的希望。”


应该做的手术,要到位!

只要有机会能切干净,就要做好

11岁男孩遭遇肿瘤袭击

才满11岁的畅畅被确诊患了胰腺肿瘤。

症状起始于两年多前,开始时肚子总是绞痛、刺痛,有时伴有声音奇怪的响嗝,但基本发作一阵就过去了。慢慢地开始不定期的呕吐,“吐得都是胆汁,”畅畅妈妈说,“当时内科检查的大夫看到片子,就‘哟’了一声,说,我们这儿看不了,你们转外科看吧。我一下子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片子上显示,畅畅的胰腺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瘤。这么小的孩子长了肿瘤,很多医生也是第一次见到,为了确保诊断结果准确,畅畅又做了一个增强CT。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母亲带着畅畅来到医院旁边的玩具店里,带畅畅选喜欢的玩具,“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买几个就买几个。”就在母子二人徘徊在玩具店时,父亲拿到了最终的检查结果,上面明确地写着——胰头部位突见肿物,和前一次的检查结果一致——胰腺肿瘤。

一次史无前例的手术挑战

保守治疗VS果断手术

CT片传到了邢宝才的手中,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这是个胰头部位5CM的瘤子,与周围牵涉的血管、脏器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手术切除有一定的希望。但是,如果胰腺切除,很容易连累到周围的十二指肠、胃、胆等的切除。这会直接导致孩子的身体发育永远定格在11岁的年纪。不光个头停止生长,终身都需要靠药物替代胰腺帮助消化。可如果不手术切除,肿瘤进一步增大,可能会发生恶变,可能会继发很多并发症。

承受了巨大打击的畅畅父母,对大面积创伤的手术产生了畏惧,希望能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的保守治疗。邢宝才当机立断——“这么大的肿瘤,化疗、放疗基本都是无效的。如果不治疗,肿瘤还会越来越大。手术是必须要做了!”

可如何能保住畅畅的胰腺,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好胰腺周围的脏器不受到太大的伤害,邢宝才和主治大夫们面对的是个史无前例的挑战。

切除肿瘤  保留脏器

主治医生孙谊发现,畅畅并没有合并黄疸,这说明肿瘤可能是良性或者低度恶性的,“因此,我们当时考虑保留胰腺和周围脏器的完整。”当邢宝才把这个手术方案告诉畅畅父母时,夫妻俩感受到了巨大的安慰。果然,手术后的病理宣布肿瘤属于潜在恶性,手术不仅完整切除了胰腺肿瘤,而且留住了大部分胰腺,周围脏器没有损伤。

“一个医生的责任,是给病人一个最合理的治疗。做手术如果不能延长病人的生存,就不该做。但该做的手术,你别做不到位,即使状况不乐观,只要有一点机会能切干净,你就要做好。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肿瘤外科医生。我希望我们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位医生都能领悟到这一点。”邢宝才双手相握,撑在下颌处,一字一顿地说。

方法创新,站在国内外前沿

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邢宝才具备了丰富的肝脏外科临床经验——手术前精确评价肝动能的储备,熟悉各种肝脏血流控制方法和肝切除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各种类型高难度的肝切除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每年约完成60-7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他曾经率先开展了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腺体尾部切除、腹腔干的胰腺癌切除,增加了胰腺癌的切除率,改善了预后。尤其在大肠癌肝转移方面,他利用自身坚实的肝脏外科基础,积极开展了大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治疗、转移癌的二次切除和liver first等国际领先的新方法,带领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站在了国内外的前沿位置。

“我认为,评价一个医生手术质量的标准有三个层面,最低层面是手术的‘量’,其次是手术后的并发症,最高的层面应该是术后病人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在北大肿瘤医院消化肿瘤MDT团队中,邢宝才提出,不同的病人,最佳治疗方案不同;同一个病人的不同阶段, 最佳治疗方案不同;可切除的病人,治疗方案不同,切除后的生存不同,将国际难题的大肠癌肝转移的术后生存率提高到了10年左右,几乎达到治愈的水平。


可能切除的肿瘤,不放过!

每周二早晨6点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的会议室里,团队里所有年轻大夫要一一汇报自己最近一周的研读文献心得,这是邢宝才科室管理中的一项必须任务,“让年轻大夫们带着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去看书,了解争议点,一起讨论和进步。”

邢宝才的办公桌上,满满堆放着一撂一撂医学资料,狭小的办公室里,一排靠墙的书柜里全是各类医学书籍。“学医,一种情况是从书籍里学,还有一种情况是一级级跟着上级医生学。我觉得,学文献,是一个年轻人提高自己的很好途径。”

至今,邢宝才每天都还保持着读文献的习惯。“对病人态度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给病人看好病。你自己脑子里如果只装着三件事,病人来了,你就只能反映出个一二三。如果能装上20件事儿,那对病人的鉴别诊断、预后、长期预测都大不一样了。现在新的理念和技术更新特别快,如果你跟不上,你怎么能说自己给了病人目前最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呢?”

“作为一个科室的带头人,如果你的水平很低,你的科室的水平就不可能很高。我会制定一些相应的制度、讨论会等,来规范和带领年轻大夫们提高水平。我觉得,每个年轻大夫都要找到一个提高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是很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邢宝才每天不到8点即带领全科室医生查房,包括周末。将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做出总结并制定成相关流程,给类似病例提供参照标准。

在邢宝才的管理下,北大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这支有活力和不断进取的团队,把肝胆胰腺肿瘤治疗的最新理念与最新的肝胆外科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用到肝胆胰腺肿瘤病人的治疗中,秉承着邢宝才的治疗理念——努力做到,术前对肿瘤进行精准的评价;术中给病人以精湛的手术;术后对病人以精细的观察与治疗,追求“只要病人肿瘤有切除的可能,我们一定帮你抓住这一机会”的目标。

邢宝才打开自己的电脑,在团队的宣传文字中找到这句话,虔诚地说道,“目前可能做得还不够,但病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真正好的科室主任,不仅自己在任科室工作时能保持团队的进取,而且在自己离开以后,仍然能让科室将大力、持续发展的状态保持下去,这才是成功。”


医生档案

邢宝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现为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北京肿瘤医院肝胆外一科主任

兵器谱认证

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性肝癌,胰腺癌。

简介

近三十年的肿瘤外科一线的临床工作经历,使其在肝胆胰腺肿瘤的外科手术与肿瘤的综合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备了很高的造诣。近2000例肝切除手术的经验,使其能够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肝脏切除手术。目前个人完成了500余台的Whipple手术,手术的安全性达到国际水平。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水平的敬业团队保证了病人的手术与围手术期的安全。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腺体尾部切除,开展了切除腹腔干的胰腺癌切除,增加了胰腺癌的切除率,改善其预后。

结直肠癌肝转移:利用自身坚实的肝脏外科基础,积极开展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围手术期的治疗,肝转移灶的外科手术切除,转移癌的二次切除,liver first和PVE等国际领先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了我国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普及与进步。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学组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胆管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促会肝脏外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癌肝转移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肝转移学组 委员

中华肿瘤学会肝癌学组 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 理事

北京抗癌协会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肝癌中心 副主任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