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云:不露圭角、自有乾坤的“怪”大夫

他说他自己是个“怪”大夫。

怎么说?

“可能过去、以后都没有像我这样‘一条路走到黑’的大夫了。”自隆云青年时期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就一直扎根在重症医学科,与之一同成长。

如果说,陈德昌教授将重症医学理念带入中国,是开拓者;刘大为教授让重症医学理念生根发芽,是奠基人。那么隆云,无疑是见证者,见证了中国重症医学学科二十多年从起步到腾飞的过程。

于临床,他长期致力于重症呼吸、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患者机械循环辅助、重症感染等领域。于科研,他多年深挖呼吸力学,机械通气,重症病人感染等方面。尤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及肺复张领域,更处于本学科前沿水平。


智者顺时而谋 

换上一身浅蓝色工作服,一双深灰色鳄鱼鞋,身为科室副主任的隆云快步走进办公室。放下双肩背包后,他不由分说地直奔病房。

当时钟指向7:20分,他已在一张病床旁站定,双手环抱胸前,开始倾听带组医生汇报前一晚病人病情的变化。听到病人正转危为安,他欣慰点头;听到病人还不容乐观,他随即提出自己的方案。

这样的场景,重复出现在科室里的每个清晨。除了在外地出差,隆云穿梭在两个病区间的挺拔身影,至今已有二十二年。

近期,隆云有11场演讲要讲。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底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上,隆云主任作为重要的发言人之一,演讲专题正是围绕“循环保护性机械通气”的理念。这一理念,在两年前,在全国,由他率先提出。

对于重症患者,呼吸急促是第一表征。管住病人呼吸更是重症科室里极其重要的环节。然而目前,仅仅对这一表征的治疗已不足以,因为隐藏在呼吸表象背后的真因可能是感染与循环衰竭。

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呼吸窘迫患者并非死于顽固性低氧血症,而是死于休克和感染。隆云比喻:“正如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的健康人,血氧饱和度即便降到50%~60%的状态也并不会因为缺氧发生死亡。”那么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通常高压高速的气流冲击坚硬肺部病变时,就有可能会造成肺微循环和心脏的损伤,而导致休克加重。因此,机械通气策略中仅强调肺保护、避免肺损伤的观点正面临新的挑战。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的患者,是治疗呼吸还是治疗循环呢?

在研究重症呼吸亚专业十多年的基础上,一向对学术潮流反应敏锐的隆云顺应重症医学前沿发展趋势,开始逐渐转换思路,拓展研究方向至循环保护。“医学整体环境都在向前推进,假如你的观点已跟不上脚步,就得停下来想想这是为什么。”隆云说道。

两年前,他率先提出“循环保护性机械通气”的理念。这一新理念,从发现到总结,他用了5年多的时间,带来的是治疗重点发生的改变。在开放肺、保护肺的同时,还应避免机械通气对循环的损伤,治疗侧重到保护患者的整体循环。

“此时,我们就没必要让患者肺部全部张开,允许低氧合,只要保证血流充足,就可以保证组织器官的不缺氧,进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他解释道,“我认为循环保护性通气策略背后的意义是让通气为血流服务。”

完全开放肺部会导致肺泡破裂,不开放肺部肯定又会阻碍整体循环。那么,肺开放的程度该如何适当把握?这是隆云目前的研究重点。

今年2月,他在《Critical care Medicine》国际医学期刊发表了“Elevated Mean Airway Pressure and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in the First Day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dicated Poor Outcome”学术文章,影响力颇高,引来众多学者纷纷浏览。

隆云的微信签名是摘自苹果教父乔布斯的一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他的理解是: 学术的追求永远得不到满足,坚定的执着看似愚钝却终将在孤独中前进。

“我不认为我是在学术方向发生了转变,我也不愿将自己以往所做全盘否定。现在提出的理念、临床的做法是两个方向上的合作与共享。我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位点,跟随时代,把二者融合发展。”隆云说,“人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这样永远都只是跟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考。”

将理念完全应用到临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会存在质疑声。但于智者,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对环境作出的反应。


心中自有乾坤

讲起自己为何学医,隆云开玩笑说:“算是误入‘歧途’吧,年少时傻乎乎的。”不过最终听从父母的决定,他报考了医学院校。不过,那时“稀里糊涂”的他内心却也深知,医生是一门“内心强大的艺术”,而这门艺术必将终其一生。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5年本科苦读,不枉全校排名前十的好成绩。

1995年即将大学毕业,与协和重症医学的缘分也悄然而至,顺利通过选拔后,他如愿走进了这所中国医学殿堂。

彼时,重症医学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规模小、封闭,几乎很少有人知晓这个专业具体是干什么的,整个病区十三四张病床收治的病人不过一半。这,让很多医师起身转投。  

“那时我是懵懂的,重症医学也是懵懂的。它终究有何作用,我一定要把它琢磨清楚。”带着这份执念,隆云开始了分阶段、有目标的培养自己的诊疗能力。

通过实习正式成为住院医师,隆云开始着重训练自己的临床基本功。两点一线的生活、医院与宿舍的折返,在他看来简单但并不乏味。与病床为伴,与资料为伴更是常态。

郭海凌护士长那时曾与隆云经常搭班值夜班,她说从那个时期开始,每每有抢救病人的时刻,从未缺少过隆云的身影。“只有对临床基本知识熟知,才能迅速识别问题。最简单的问题往往是最致命的,我那时要做的是直视问题,而不是回避。”隆云回忆说。

晋升到主治医师,他最主要的目标是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我要求自己敢想、敢说、敢做,不能只是发现问题,而是要规划病人整体的治疗策略”。

那时候上级医生给予科室的开放氛围让隆云的临床思维得到了自由成长。曾经一位因坏死胰腺炎的病人,输液后静脉压升高呈恶性循环发展趋势,大家普遍认为应停止输液,因为越输液,病人静脉压力越高。就在这时,隆云观察到,导致病人静脉压力持续增高的原因可能是持续的过度脱水,及不适当的药物使用。当即,他提出相反观点:继续输液缓解脱水,静脉压力数值自然会降低。

这让大家大吃一惊,质疑声不断。看到隆云态度坚决,大家决定让他试一试。事实胜于雄辩,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病情如他所料慢慢好转。

逐渐的,他将临床摸索上升到科研探究。这个时期,他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习。

2008年,已经是副主任医师的他前往意大利都灵Giovanni Battista医院进修。而原定为7个月的学习时间,隆云仅仅去了4个月就回来了,原因很简单,所处的学习目的及环境并不是当时所需要的。

“首先,那时我要掌握的是他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而不是去做最底层的‘打工’。另外,国外城市发展虽已稍显成熟,但新鲜事物带给我的冲击并没有那么深刻。而此时正是我国重症医学科处于抬头迅猛发展的时期,国外城市发展的局限并不足以让我开阔视野。”最终,隆云毅然决然地选择提前回国。

九年之间修炼内力,取舍之间成就自己。

2010年10月,隆云担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一职。如今他对每位患者的近百个检查数据更有自己的独特解读。

前段时间,有一位患者做完心脏三尖瓣畸形手术被送往ICU。当时面对这个病人的时候,床旁大夫们给病人做过利尿、强心、脱水等一系列措施去增加病人心排输出量,改善病人灌注情况,但病人并没有得到好转。接下来的治疗方案难以决断。

隆云得知后,当即决定“减少心脏血管活性药”,这让负责治疗的住院医师们有些吃惊。“这位病人从二三十年前就有心脏三尖瓣反常于他人的症状,目前所显示的异于常人的不正常指标可能于病人而言是正常的。”隆云说着自己的判断。

开始治疗后,隆云也让床旁医生把每次减药时患者出现的临床数据,依次对应时间点逐个记录下来。治疗效果如预期所料,病人减药后心功能及灌注指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临床治疗是一场博弈,也许每一步治疗都会有损伤病人的风险。但究竟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无解的答案。

事后,笔者问隆云:“为什么会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他打了个比喻:“对于这位心脏已经失代偿的病人来讲,你可以给心脏抽鞭子让它多干活,但问题是无论怎样给心脏施压,都适得其反。这时候我们不如让它休息,如同给疲惫的人放空的时间,静候心脏的重振旗鼓远比一味的咄咄逼人更有效。我们原本的想法是鞭策心脏往‘东’走,但如果这条路走不通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让它先往‘南’拐、再往‘东’走。”

科室主任刘大为教授改编一句高尔基的名言这样评价隆云:他的临床经验是用他的皮肉熬出来的。如今很多东西都已网络智能化,唯有医学经验的积累和沉积,不是一两天就能修炼或被替代的。


严格之下的火热之心 

在科室里,隆云主任的外号是“老板”。大家已记不清具体因何事叫起,但从隆云是主治医师带组管床开始,因为他的要求严格,大家就开始这么叫了。

如今,作为科室副主任,隆云还要主抓绩效。他的主张和坚持是按照重症科室目前分组负责制的情况、将考核结果做到透明化。

重症学科的两个病区通过一条长长的走廊连接,每天大家来回穿行的一侧墙面上,贴着明显的柱状图及四张统计表。表头风别是:各医疗组月绩效总分、护士月绩效总分前六名、医疗组月累计新收病人数以及APACHEⅡ>15的病人数(APACHEⅡ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15分是划分轻重的分界点。简单的说,这也是衡量一位医生有效治疗的重要指标。)。

总结会上,隆云会按月公布住院医师绩效考核结果、小组绩效考核结果,就连病历书写质量考核结果也会公布红、黑榜。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有时四个治疗小组的角逐,差距仅有0.5。隆云说:“我希望通过这种公平公正的手段,将年轻医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副主任医师周翔是绩效制度下的严格执行者,他说:“通过对绩效的严格把关,推动科室工作朝着医院倡导的方向上前进,这样的公开,经得起质疑和挑战。”

工作上的严苛归严苛,生活中的隆“老板”却是暖男一枚。

前阵子,隆云的研究生王旭生了场大病,需要请假住院治疗。身边没有父母陪伴,年轻的孩子显得有些无措,她向上级说出了难处。隆主任简单的说自己知晓此事,一时间没有太多安慰难免让王旭有些失落。

第二天,王旭突然接到一位博士师姐的来电,邀约她一起吃饭谈心。王旭一时有点惊讶,因为二人平时工作课业繁重,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相谈间,师姐告诉王旭实情。其实当晚,隆主任就打电话跟王旭师姐说明了情况,希望通过师姐的安慰,让王旭能放下心中的担忧。而在这之前,隆主任已经为王旭调整好了后续的工作安排。

“可能作为一位男导师,他不知道该用什么话安慰我更合适。但能私底下叫来师姐陪我说说话,也真是难为我的‘老板’了。”王旭说道。

临近手术,隆云还帮王旭协调了一系列前期检查,联系了治疗大夫,让一切顺利进行。下了手术台,王旭麻醉劲儿还没过,但一睁眼就看见了“老板”,“除了治疗医生和护士,他是第一个来看望我的人”。现在回忆起这些,王旭充满了感激。

隆云总说自己“很单纯”。自学医开始,除了治病救人,他再无其他想法。接触过这么多病人,隆云至今仍会因为一位原本感染得一塌糊涂、腹腔充满9000毫升黑血的产妇,在接受6个月治疗后最终痊愈,而高兴;会因为一位在腹主动脉和两个髂动脉交接处长了骑跨血栓、双下肢全黑的年轻人,只因当时医疗技术还达不到,而反思。

他说:“我们救治的目的就在于,能让病人痊愈后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人。如果病人被推出ICU仍是家庭或社会的负担,我们又何谈治疗成功了呢。”


【   笔者手记   】

私下里,隆云还是个十足的运动达人。

他最喜欢踢足球,主踢前锋位置,这项爱好他拥有了20多年。与球友相约北海附近的球场,来一场“汗”畅淋漓的球赛,是他难得开心的“快事”。

于内,隆云一心“低头”关注临床,做好自己之时,他更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带动他人。于外,他多次参加过国内外重大的医疗卫生公共事件,迎难而上,不悔决定。或许在他看来,满足的不是始终去做他所希望做的事,而是一路走来不忘初心,信守坚持。他一步步规划好自己的脚步,并时刻准备在这段路上突破自己。


医生档案

隆云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兵器谱认证

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重症病人的感染,血液净化治疗技术,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及重症病人镇静镇痛。

专家简介

北京协和医学院重症医学系副主任;卫计委重症医学质控评价中心副主任委员;第二、三、四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北京心脏重症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率先提出“循环保护性机械通气”理念。总共获北京协和医院院内医疗成果奖32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5项。发表论文数十篇,SCI6篇。做为卫生部专家多次参与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淄博火车脱轨,阜阳手足口疫情,伊春飞机坠毁,枣庄矿难,温州撞火车等。2015年2月抗击埃博拉优秀个人,卫计委记功。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