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海:打磨住院医师的总教头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诚然,自古以来,医生和教师,都是需要“心”、“术”兼具的职业。而作为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从医16年来,刘继海已经将这两种身份充分融合。


急诊思维:多看、多想、多沟通

协和医院的急诊楼里,常年人满为患。位于一层的急诊抢救室,是刘继海的“战场”。距离门口不远的护士台上,几个微型鱼缸错落放置,不时游走的小乌龟和金鱼,为紧张的环境增添了几缕平和。

刘继海一天的工作,通常从早查房开始。1米85的个头儿让他在人群中颇为惹眼。每每听完年轻大夫叙述完病情,刘继海总会走到病床前,与患者进行短暂交流或查体,每一个操作的间隙,细微之处都会引起他的关注。

一位年轻的姑娘因服药过量入院,听完关于出入量的数据后,刘继海做了相应的治疗决策调整。查体时,患者手腕处几道浅浅的伤痕引起了他的注意,“看样子这个姑娘之前有过自残的倾向,必要的时候,寻求心理科的介入吧!我们除了关注患者的身体疾病之外,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等情况。”

他顿了顿,“作为医生,我们在给出治疗的同时,更应该考虑的是怎样尽快地达到治疗目标”。

在科室年轻大夫眼中,刘继海是个近乎完美的医生。“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海哥几乎完美承担了各种应该承担的角色。”住院医师王春婷说。

王春婷回忆,曾经有位20多岁的男性患者频频出现意识障碍,不停地大声喊叫,由于颅脑磁共振结果未见异常,最初的脑脊液穿刺结果也显示为阴性,做诊断时,有人提出是病毒性脑炎,也有声音说是否考虑精神疾病。但刘继海认为还是不能排除比较少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北京协和医院早在2011年就确诊了国内首个此类病例。

经过几次脑脊液的穿刺后,结果证实他的判断是正确。

“这种病症,早期可能是在脑脊液中显示不出来的,海哥通过充分的经验,坚持了自己的临床判断。”王春婷说道。“自身免疫性脑炎本身就属于容易混淆的病症,经常缺乏特征性症状,首发症状与其他类型脑炎类似,包括头痛、发热,但因为炎症常扩散至大脑边缘系统,症状常演变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但一旦确定方向,就可以通过影像学、脑脊液、抗体检测等方式加以佐证。在等待确诊的过程中,海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判断。”

而对自己的坚持,刘继海只是简单地笑了笑:“有些病症的判断,不能单纯地依靠单一的实验室检查,更需要的是关注到患者从发病以来的主要表现和症状的演变,从所有临床可以获得的信息中寻求突破口,确定最终的诊断,多考虑一种可能,就能让医生对于患者的诊疗增添一份保障。”

每周四中午是科室例行的充电时间,这天,刘继海的讲课题目是《针对腹痛患者的急诊思维》。

“急诊思维突出的特点是先保命,再治病。假如有个腹痛病人前来就诊,我们首先应该如何考虑?”一开始,刘继海用浑厚的男中音接连抛出问题。

“应该先看生命体征、询问病史”、“迅速判断危及生命的腹痛疾病,缩小紧急处置的范围”……台下的大夫们各抒己见。

“很好,病史决定着检查和思维方向。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弥漫性腹痛可以涉及十几种疾病,有哪些属于危重腹痛?”

“腹主动脉瘤”、“外科急腹症”、“宫外孕大出血”、“消化道穿孔,会继发腹膜炎,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肠系膜血栓”。

“下面咱们一个个来分析,那么如果是外科急腹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应对?”

……

↑  刘继海正在为科室大夫们缕清腹痛患者诊治思路

伴随着与台下医生的启发互动,刘继海迅速将急性腹痛病人的诊断思路一一列在黑板上,短短几分钟之后,一个颇具条理的临床思维诊断流程就标注完成,一目了然。

“其实,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每个患者都是我们的老师,通过他们我们可以获得医学知识的补充和提高。有了基础,多看,多想才能迅速地、有重点地判断,才能帮助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刘继海笑眯眯地说。


打磨“住院医师”的总教头

从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生,需要“质”的飞跃。即便是“学霸”出身,也要经过临床的打磨。

在急诊科副主任朱华栋眼中,刘继海是伴随着急诊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人才。“大海基本功特别扎实,综合素质高,尤其是在教学方面有想法、有思路,受到了业内同行的认可,代表了急诊科的先进理念。”

2001年,刘继海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7年制专业毕业,正式加入到协和医院急诊科。也正是通过住院医师培训,刘继海成为协和急诊科的首批总住院医师,完成了从医学生到急诊专科医生的蜕变。

2004年,北京率先进行了急诊住院医师 /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协和医院成为了首批试点培训基地。随后,表现优异的刘继海被科室选派至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学习。半年后,他带着“国外先进的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学成归来。彼时,除了临床工作之外,“教学”也成为了他的另一个工作重点。

早在协和建院之初,便率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即使在国外著名实验室做得很有成就的副教授,回到协和,想当临床医生,仍要从收病人、写病历做起,补上“住院医规培”这一课。

“教学也是我自己的兴趣所在,回国之后我就帮助主任一起,逐步完善科室的住院医规培体系。”刘继海说道。

如何让“初出茅庐”的医学生们在“通向医学大师的必由之路”上更好地完成过渡,刘继海和同事们煞费苦心。比如协和独创的“四阶梯教学法”,便是他们探讨的结果。

“第一个阶梯是理论课学习; 第二阶梯是模拟训练(包括思维模拟训练、操作模拟训练以及综合模拟训练);第三阶梯是上级医师指导下的临床学习;第四阶段是独立临床实践。”刘继海一边说着,一边迅速地在白纸上画出了培训课程的大致构架,“我们力图通过阶段式地培养,帮助年轻医生们逐步成长。” 


目前刘继海已经不再亲自担任培训班级的班主任,但他早已把“讲课”注入到日常的查房、交班、修改病例等每个细节,身材高大的他也因而获得了“大海老师”的官称。

每天早查房结束,刘继海会把夜班大夫集中到医生办公室,持续一小时的提问,对病例的讨论修改,是为了让年轻大夫们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

这天,一位年轻大夫表示考虑某床患者为“获得性血友病”。刘继海抬起头,笑眯眯地接连发问,“什么是获得性血友病?与普通血友病有何区别?致病原因是什么?”

连珠炮似的问题令年轻大夫有些措手不及,短暂沉默后,未说出合适的答案。

随后,刘继海自顾自地解答起来:“为什么是获得性血友病,是因为出现了凝血因子的抑制物,抑制物是从何而来?是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药物……还可能有什么原因?”

似乎是看到了年轻大夫的窘迫,他的话语开始转换:“是不是感觉当急诊大夫太崩溃了,需要补充的知识太多了吧!”说完,他笑了笑,“今天给你留个作业,看看关于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文献,下周学习群里交作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学习。”

随后,在翻阅病例时,他的目光在某一页停了下来。“这里不是‘场外’,应该是‘肠外’。”一个细小的错别字也没能逃过他的眼睛,“写病历一定要认真仔细,错别字要尽可能杜绝,这也体现着我们的工作态度。”刘继海一边说,一边顺手将错别字修改过来。

“大海老师并不是自己侃侃而谈,他会给我们充分的空间发挥,有问题及时纠正,代入式教学,让我们迅速提高。”王亚大夫说,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急诊科的年轻大夫来说,有这样一个老师带着往前走,受益匪浅。“比如针对每个病例的情况,他都会通过患者的临床体征,摆明前因后果,然后一步步地进行启发,试图让我们做得更完美。他总是说,让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


致力打造“同质化”医生

《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科室中人气颇高的“大海老师”,更是深知这一点。

谈及如何当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刘继海笑笑,“除了内容好,还要学会教”。十余年间,协和急诊科累积培养了百余名住院医师,并不断地将培训体系进行着总结和完善。

而除了培养“学生”之外,刘继海和同事们也把目光转向培养“临床教师” —— 2016年7月,结合协和急诊教学方面经验和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iTEACHER课程,即卓越住院医师启发式教学方法师资培训课程正式推出。这也是国内首个急诊规培师资培训项目。

“临床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想培养高水平同质化的住院医师,那就要先培养出同质化的老师。目前很多临床教师的教学技巧有所欠缺,而我们毕竟能教授的人数有限。简单地说,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教医生的临床老师。”刘继海解释道。

作为iTEACHER课程的主要负责人,刘继海表示,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理论授课技巧、模拟教学基本原理、单项技能培训技巧、临床思维带教技巧、团队协作能力培训技巧、考试与考核技巧、教学科研技巧等七大模块。

“每一项内容我们都进行了不断地优化,比如原来的PPT授课现在变成了板书授课,这样虽然会对授课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也会与学生增加更好的互动。通过板书教学,有些老师回到基层医院参加教学比赛还获了奖。”刘继海语气中难掩自豪。

如今,仅仅推出一年的iTEACHER课程已经成功举办10期,学员遍及全国各地。19人的师资团队也努力完成着内部的良性循环 —— 成绩优异的学员也会被吸纳为导师。

未来,刘继海表示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教学事业”。他透露,已经申请了一个关于急诊临床思维培训的课题,目前已在筹划中。而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进一步完善iTEACHER课程可以惠及更多急诊科医生,也是他为自己的定下的“小目标”。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目前我们的每个授课模块,都在进行着不断地调整和补充,希望我们可以做得更加专业,以此缩短教学方面与国际的差距,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刘继海说道。


锦旗背后的故事已模糊,他只说“尽了职责”

任何医院的急诊科,都是最紧张、繁忙的地方,更是易发生“纠纷”的区域。曾经,屡见报端的伤医事件也令刘继海动摇过,思考自己是否还应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但,几番思索后,他坚定地留在了这里。

“每个行业其实都有一定的风险,包括急诊在内,就算我离开了,问题依然会客观存在,这些活儿总要有人干。”刘继海淡然一笑。

抢救室的墙面上,挂着一面患者送给刘继海的锦旗,但当笔者问及背后的故事时,刘继海表示:“真的记不清了,我们只是尽了医生的职责。”

现任科室主任于学忠的印象里,刘继海勤奋能干,“只要是工作需要,大个子的他总是会冲在最前面,没有丝毫犹豫”。

作为医生,除了临床和教学工作之外,刘继海还承担着属于协和急诊科医生的“义不容辞”——灾难救援,如今刘继海兼任着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并编写了多部灾难医学著作。而且一切,正式始于2010年的那次震惊全国的王家岭矿难。

4月初,正在家中休假的刘继海接到电话,得知需要派急诊科医生前往一线救援,便不假思索地接下了任务,原本计划第二天全家出游的他,迅速取消了原定行程,收拾了几件衣物就迅速奔赴机场。

“我们赶到时,才知道矿难已经发生了5天,井下被困上百人,还没有一人顺利被救。”作为被卫生部紧急征调的急诊科专家,刘继海与同事守在一线,随时等待救援。

谈及7年前的情景,刘继海记忆犹新。这次救援经历,也让他更多地关注到“灾难救援”领域。从王家岭归来之后,刘继海与同伴一起完成了《“王家岭矿难事件”患者的紧急院内治疗体会》,其中总结了面对此类灾难时可能出现的医疗问题和应对策略,大规模伤员的初步处理和迅速转运、相关抢救治疗方案等内容。

“我觉得作为急诊医生,不仅仅局限在院内的医疗救援,更应该有效地掌握类似灾害的相关损伤机制和医学规律,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在每次检查后,刘继海都会为病人盖好背角

刘继海的朋友圈签名是:learn from yesterday,live for today,hope for tomorrow。尽管工作紧张忙碌,但对于爱说爱笑的大海老师来说,“积极乐观”才是主旋律。“其实大多数急诊科大夫都是乐观主义者,我们这活儿,天天面对生死攸关,不乐观实在扛不住呀。”刘继海咧开嘴,露出招牌式笑容。


医生档案

刘继海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急诊医学博士,急诊科主任助理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

兵器谱认证

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灾难医学

专家简介

从事医学模拟教学工作多年,教学经验丰富。担任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课程中国区域主任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兼任中国医学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学分会全国委员。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医学模拟教育专家委员会副总干事。

2006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学习,发表多篇急诊医学相关文章,参与编写多部急诊医学及灾难医学著作。

负责卫计委、中国工程院、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多项研究课题,积极完成相关研究项目。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