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修复眼部bug,让患者重获美丽人生


作为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整形科主任,李冬梅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见证了眼整形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让原本求医无门只能与“畸形”相伴的患者有了“变美”的机会和权利。

就是这个未及而立之年的年轻科室,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眼部缺陷、外伤、肿瘤等眼病在治疗上的空白。于这些患者而言,李冬梅就像一位程序员,用手术刀修复一个个眼部bug,“看过太多患者生不如死,我能做的就是尽量修复患者的容貌,从而让患者重拾信心重获美丽人生”


还他们享受“美”的权利


在李冬梅的门诊上,有很多“以假乱真”。

“你这里面都红了,摘下来我看看吧!”听这话,患者洗手后对着墙上的镜子拇指、食指一捏,熟练地把“眼球”拿了下来。这是一位复诊患者,前期的治疗足以让外人看不出那是一只义眼。“你这是发炎了,给你开点药。平时注意清洁。”听了李冬梅的话,患者放下了进来时不安的心。



不同于眼科中心的其他科室,很多来眼整形科就诊的病人或因严重外伤、眼肿瘤等疾病摘除了眼球,或因先天发育为有缺陷的小眼球及无眼球,他们自知视觉功能已无提升的可能,但抱有可以改善外观的希望。

作为眼整形医生,李冬梅同样对“美”有着一份坚持——工作中总是穿着连衣裙、脚踩高跟鞋、盘发一丝不乱。因此,她特别能理解患者们向往“美”的心情。

从事眼整形2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让患者享受“美”的权利,在其一步步建立起的眼整形治疗体系中,不可不提的便是先天性小眼球及无眼球干预治疗。

先天性小眼球及无眼球,属于发病率只有1.18/万的罕见病,但它同时也是我国儿童致盲的首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加干预,这种疾病将100%导致面部畸形。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内对先天性小眼球及无眼球眶面发育的认识不足、干预方法不规范,很多患儿都丧失了最佳整复时间,终身需要伴着面部畸形生活。“面部畸形势必会影响心理,很多孩子特别敏感,潜意识里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特别排斥别人的目光。”十多年前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时,李冬梅都有种无力感。

从此,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先天性小眼球及无眼球的患者求医“有路可走”。经过对先天小眼球及无眼球患者眼眶发育进行评估,李冬梅团队已建立小眼球无眼球眼眶发育的个体化干预治疗模式及治疗的标准化临床路径:确定0~3岁行半球形水凝胶眼睑结膜囊扩张;1~6岁行球形水凝胶球后植入眼眶扩张刺激眼眶发育;6~9岁球形水凝胶球后植入眼眶扩张刺激眼眶发育;无眼球者可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柱状水凝胶注射为眶容积不足的补充。而当临床评估眶容积明显不足时,可行更大的水凝胶球体置换,所有发育期患儿义眼定时点更换则贯穿其发育过程。

但比较棘手问题是——当时国内并无适用儿童的眶植入物产品。

当时的李冬梅恰好还有另外一重身份,承担着国内外许多眼科学术杂志的审稿工作。2005年,她在审阅一篇德国医生的论文中读到将水凝胶应用于眶内植入术的介绍。引进、交流、临床后,李冬梅在国内率先将原应用于制造隐形眼镜及人工晶状体的自膨胀水凝胶作为眶内植入物,为患儿带来了干预治疗的机会。

十多年来,李冬梅规范了先天性小眼球及无眼球的干预治疗方案,诊疗了300余名先天性小眼球患者,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先天性小眼球及无眼球治疗“第一人”;建成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眼球数据库,为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了珍贵数据……

“小眼球这种罕见病在我这可真不罕见了,现在几乎全国的病人都到我这来治疗。”李冬梅不无骄傲地说。目前,她正与北京妇产医院合作,希望将来将先天性小眼球及无眼球纳入产检范围,通过产前超声对胎儿眼发育进行监测,制定正常参数的大样本数据参考值,从而达到产前筛查到产后早期眼眶发育的干预治疗。


一位有“强迫症”的眼整形医生


“小手术,大改变”,作为眼整形医生,要在几厘米大小的结膜、眼窝、眼眶等细小部位,在只有0.3mm厚的上睑皮肤上实施手术,注定不能“大刀阔斧”。从这点来看,李冬梅的“强迫症”恰到好处。



就拿门诊来说。李冬梅的门诊要求必须保持安静,不管是助手还是患者,只要音量大了她一定会出声制止。无论就诊室门外有多么熙熙攘攘,进了这个十多平米的房间都要降低分贝。

整、洁也是李冬梅的硬性要求。门诊间隙,她随时都要将桌子上的挂号条、病历本码放整齐。抽屉里,常年备有曲别针,赶上患者化验报告单多时,她会随手整理后给夹在一起;作废的检查单也会收集成摞,固定后做便签之用。多年养成的习惯,每看完一位病人她一定要用酒精棉球反复擦手消毒,半天门诊至少要擦40多次。



一进手术室,李冬梅的“强迫症”更加明显,各种器械的格局、所有的物品、人都要在“合适”的位置上。

手术中的李冬梅极尽“挑剔。一台双眼皮成型术,李冬梅会根据病人脸型进行设计,下笔画线之前会反复斟酌。手术时,李冬梅右手执刀,透过显微镜从内眼睑到外眼睑划出弧线,握刀之手丝毫不会迟疑。通常一台这样的手术需要50分钟,但她却愿意花上一半左右时间进行缝合、打结,这并不是因为手慢,而是精细。

缝合时,李冬梅手指上下翻动一个结就打好了,宛如针线在她的手指间跳舞。简单按轮廓间断缝几针后,李冬梅会从多个角度看效果,直到自己十分满意为止。“眼睛是五官之首,做手术就是为了美,一点点差别在患者那都是天大的事。”

 一位先天性小眼球患儿家长曾表示:“孩子从小就是找的李大夫看的,对于治疗效果她比我们严格,在这里我们放心。”

追求完美的同时,李冬梅的雷厉风行也是出了名的,20多分钟可以做一台上睑下垂手术,速度在国内称得上是“第一快刀”。每逢手术日,她给自己的定量是十二三台,这一速度让国外同行瞠目结舌。

“李主任手底下的活干净利落,而且术后台上台下都要求我们收拾得干干净净。”与李冬梅搭档多年的手术室护士谷雪吐吐舌头说。据了解,每年门诊量近万例,年手术量1500余例,共积累了3万余例的眼整形手术经验,其中疑难手术占40%,这些年来,李冬梅的手术量一直位于国内首位。



生活中,李冬梅也要求尽善尽美,见不得一点脏乱的她在家里奉行“纸屑不落地”原则,只要看到脏东西就一定要立马收拾了。工作之余,为了培养美的感觉,她会刻意去关注美的东西,看看美景,赏赏名画,读读名作。


所有的创新都是“拔尖儿”来的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李冬梅,从小被父亲灌输“到大城市、大医院当大医生”的观念;毕业分配到同仁不久后,被著名眼科专家李志辉教授派去学眼整形,进行最前沿的临床、科研工作;40多岁,克服语言障碍带着中国眼整形学科与世界接轨……用她自己的话说:不论干什么,都得拔个尖儿。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眼整形学科刚刚起步,与国际上眼整形学科20世纪60年代起步相比差了将近两代人。在看到很多疑难患者冲着“同仁”这块招牌“慕名而来,失望而归”后,李志辉教授把目光锁定在了当时尚无人问津的眼整形专业,于1987 年正式建立整形专业组。在科里建立起整形治疗体系之外,还将当时还是住院医师的李冬梅送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进修。

起初的15年,没有指导老师、没有助手的李冬梅经过了漫长的孤独摸索期,同时也顶着巨大的压力。

眼整形属于小科目,就像阳光永远照不到的一棵小草一样顽强地生长在石缝里。那个时候国内没什么人在做这方面的手术,没有参照。每天就是琢磨手术,看徐乃江、赵光喜教授等前辈的书,查国外文献资料。李冬梅说,当时没给自己留后路,选择了眼整形就只能逼自己走下去,正是这种压力,成就了现在的她。“以前国外大夫问我说你在哪受训的?谁是你的老师?我说是‘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这期间,李冬梅不是没有怨言的。“前面五六年我经常跟李志辉教授抱怨,说他让我‘误入歧途’,当时既看不到前途,又没有‘钱图’。”要设备没设备、要人没人,谈及那段往事,李冬梅笑言,“我记得从事眼整形临床工作的第三年,赶上他过生日的时候,我还给他送花说‘虽然我怨您,但也爱您’!”

不同于一般的眼科手术,眼整形美容手术没有固定的手术模式和程序,既要遵循整形特有的原则,又要具有计划性和创造性。多年来,李冬梅的手术一直致力于追求医学审美与外科技术的完美方案。

在去日本学习期间,李冬梅发现日本整形经常会用到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各种面部缺损,李冬梅心想:游离皮瓣移植该怎么用到眼整形里呢?虽然此前有过颞浅皮瓣修复严重眼窝凹陷和结膜囊再造的案例,但因为供皮范围有限,难以完成全结膜囊再造等缺点,手术效果都不理想。

经过探索,并与口腔颌面外科合作,李冬梅在国内外首次完成了游离皮瓣修复严重眶窝畸形。“以前也有过这方面的尝试,但他们做眼窝再造就像一个馒头,把这皮瓣放进去,我们是把它做成像饺子,皮瓣需要折叠形成眼窝,里边得能放上馅,就是这个假眼。”事实上,游离皮瓣移植对于整形科及颌面外科并非过于高难度的手术,难点在于后期的多次眼窝及眼睑成形,李冬梅就成功完成了眼窝眼睑成形。

此外,李冬梅在眼整形这个开创性领域做了不少开创性的手术:


率先将钛钉应用于内眦畸形固定,降低手术复发率;

打破以往一期完成手术的惯例,率先开展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分期整复手术,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对眼睑恶性肿瘤一次性切除并整复,最大限度保留了正常组织,并保证肿物的彻底切除,将复发率降至小于1%;

率先将额肌瓣悬吊应用于眼科手术,治疗儿童重症上睑下垂,该术式目前在国内已普及推广……


一次次开创性的举动,对手术效果的精益求精,李冬梅慢慢积累起名声,从门庭冷落到学生纷至沓来。“我算是见证了这个学科的发展,从15年前大家觉得这是‘旁门左道’、没前途,到15年后有了追随者,这些年中国眼整形学科飞速发展,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严以律己,严以育人


作为东北人,李冬梅骨子里有着一股狠劲,连学生都说,跟着“多核驱动”的李老师,“三个脑子同时思考都不够用,至少得六个!”

每周工作七天,有时在医院待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到家以后也是直奔书房。“我们家人都加班,我们觉得不加班不正常。”对于李冬梅来说,带工作回家不足以形容,应该是换到家里工作。

因工作忙碌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胃能承受,但身体毕竟不是机器,两年前李冬梅的身体到底是出了问题,两边肩关节出现积液,右边胳膊几乎抬不起来。当时,她依靠打封闭针坚持做手术,写不了东西就买个触屏电脑每天用左手点,后来左手也不能动了她便口述,让学生打字。

“原来我基本一两年都会出一本书,编写、翻译的都有,但因为这个病有一年半时间基本搁置了。”对于这段经历,连丈夫魏文斌教授都称赞:“别人不知道,我可太知道我夫人的肩了,(还坚持工作)太厉害了。”

也是自那之后,李冬梅“迫于无奈”减少了工作量,手术从之前的每天20多台减到十二三台。

这些年,李冬梅陆续主编或主译出版了《眼整形外科:手术设计与技术》、《眼睑手术图谱》《眼部整形美容手术图谱》、《眼整形美容外科图谱》、《眶面外科视频图谱》、《头颈肿瘤外科手术设计》等书。其中,《眼整形美容外科图谱》已出第二版,这本被称为眼整形的“教科书”,书中包含近2000张手术照片,200余张示意图。这本书在网上商城中的好评如潮: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只要你想学眼整形,一定要看李老师的书……

在国际上“出道”较晚的李冬梅,为了走向国际,在儿子上大学前就做好了规划。40多岁开始重拾英语,李冬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周两次与家教口语练习。平时等飞机的时候也会抽空读英语,上了飞机之后也是看英语书。“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你会发现我们这个圈子很小,但互相交流才能了解大家都在做什么,取长补短。”

李冬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从中国走向亚太地区,担任亚太眼整形学会副主席,2017年荣获“亚太眼科成就奖(APAO)”,最终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每年受美国眼科年会、世界眼科大会等国际会议邀请作有关眼整形的专题讲座。



对自己苛刻,对学生,李冬梅更像个严格的大家长。“我要求学生加班,下班回家还得学习。学英语、做课题、做手术训练,督促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是吃喝拉撒都管。”

甚至学生下班和朋友吃饭李冬梅都要“限制”一番,只要被李老师知道了,少不得要挨一顿批评。其实,李冬梅的良苦用心学生都能理解,“李老师平时挺严的,经常会骂我们。一开始会有抵触情绪,但过段时间就会发现确实是为了我们好。她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不想我们走弯路。”跟了李冬梅10多年的学生李洋说道。

李冬梅是个有规划的人,对于学科的发展她瞄准了纵深向前。她认为,每个眼整形医生都要有一个“绝活”,根据专业、特长,她给每位得意门生都圈定了专业,有专攻泪器疾病、眼眶、眼美容等,并根据专业帮大家联系出国学习的机会。

为此,曾经想着早早退休回归家庭的李冬梅,现在已经彻底放弃了这个念头:“这个学科才刚刚起步,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学生跟着我想学,我就不能耽误了他们,还得拼呢!”



从李冬梅办公室向外望去就是人来人往的北京站,每天都会有患者带着希望来到北京同仁医院,找到这位专门修复眼部bug的专家。

“作为眼整形大夫,工作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无时无刻都要培养美的感觉,关注美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在病人的手术设计、操作上趋近完美。每次手术完看到患者外貌的改善,看到他们迎来正常的生活,我就觉得自己好像也还挺伟大的。”李冬梅笑言。


医生档案


李冬梅


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眼整形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兵器谱认证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先天性小眼球及无眼球患儿的眼眶发育干预治疗及评估,率先开展水凝胶眶内植入手术;严重眶窝及眶颧颞区畸形的综合整复、泪旁路重建术、分期个性化整复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技术领先;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整复、眼眶骨折整复经验丰富。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 (专家)

周一下午 (特需)

周三下午 (会诊中心专家)

专家简介


198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获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曾赴日本、美国研修,专修整形专业。1993年始专门从事眼整形及美容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万余例手术经验,目前在国内眼整形专业中有较大的影响。每年于国内外各大型会议受邀作有关眼整形的专题讲座。2017年获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共发表第一作者及责任作者文章30余篇,其中中华类文章11篇,SCI收录论文3篇。

她发明了先天性小眼球扩张器,相关研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专项重点项目等多项资助,成为国内系统研究、治疗先天性小眼球第一人。

社会任职: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眼科女医师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整形外科分会眼整形学组副主任委员,亚太眼整形学会前任副主席,《中华眼科杂志》等五家编委。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