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喜羊羊光头强,隐藏在童心背后的仁心


门诊上,他是可以与孩子们打成一片的“老顽童”。

手术时,他是严苛至极的“细节控”。

工作中,这两个看似“风马牛”的标签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卢海教授身上得到了完美融合。医学范畴以内,他全力以赴做到极致;医技之外,他用努力在患者心底投射下一道道阳光。


一份坚持的直面沟通

卢海爱笑,笑起来眼睛眯成两道弯弯的月牙,可爱又慈祥。

他的团队以擅长治疗复杂眼外伤及小儿疑难眼底病而闻名。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小儿眼底专家,慕名而来的小患者超过了7成,然而在他的门诊上,极少会听到哭闹声。

谈及诀窍,卢海笑言,其中的妙招儿之一,就是先入为主的沟通。一句“宝贝儿你好呀”,瞬间就令孩子们放松了不少。尤其是看到怯生生地被父母领进诊室的宝宝,圆圆脸的卢海总是会迅速将椅子后撤,笑眯眯地探到他们身前,不论是时下流行的动画片还是手里拿的小玩具,迅速能成为他与孩子们沟通的话题。

“别看我这岁数了,小猪佩奇、小火车托马斯我都知道,聊什么都难不倒我。”与孩子在一起时,他更像是个活泼的“老顽童”。

诊室的桌面上,常年摆放着几个卡通玩偶,而这些看似普通的玩具在卢海手中,就变成了引导孩子进行检查的“独门秘籍”——

“宝贝儿,你手里拿的是谁呀?”

“熊大和熊二。”

“那你知道光头强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

“叔叔告诉你,光头强藏在了我的头盔里,光一亮,你就把他找出来,好不好?”

“好!”

通常情况下,在简单的开场白过后,卢海便带上了头盔似的间接检眼镜,将放大镜依次放到患儿眼前。随着光源的移动,卢海用欢快的响指引导着孩子的视线左右摆动,“找到光头强了吗”、“看看今天光头强穿新衣服了没有”……在卢海的暗示下,孩子通常会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

正是在这短短数十秒间,卢海便可以通过捕捉到的信息,迅速判断孩子是否有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眼底先天异常、眼外伤等情况,进而进行下一步诊断。过程中,有些家长会下意识地帮助孩子调整坐姿,帮助孩子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此时卢海都会直言打断:“家长不要插话,让我跟孩子直接交流。”

对此,卢海有着自己的考量和坚持:孩子对于医生都有种天然的抗拒,而眼底检查又需要极高的配合度,家长的帮忙会不自觉地将紧张情绪传递给孩子。“间接镜的强光、头盔的机械感、近在眼前的放大镜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用他们最感兴趣的元素引导,无论身心,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

一个先天双眼眼底发育异常的宝宝被父母抱到卢海面前,通过病史和初步查体,他发现,孩子的眼睛除了严重的眼底问题之外,还有先天性白内障。通常情况下,即便是通过手术,或许在未来也很难达到生活自理的程度。

正当卢海与家长交代病情之时,孩子的小手紧紧攥住他的手指,咿咿呀呀地不停摇晃着。

瞬间,刚刚神情还有些严肃的卢海一下子柔软了下来:“你们看,孩子能冲着我笑,说明她的双眼还有些许光感。”卢海立刻抓起手边两个颜色深浅不一的“喜羊羊”,再次测试着,看着孩子的眼睛轻微摆动,卢海似乎又看到的希望:“再去做个仔细的检查吧,或许我会帮她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饱受颈椎病的折磨,卢海不得不将日常工作量进行强制缩减,可即便如此,半天挂出的将近50个号源足以令他在诊室中忙到下午3点。期间,他几乎不休息,只会在偶有的问诊间隙,轻捶几下酸痛的脖子。

“累并快乐着吧。短短的几个小时,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到小朋友的世界中,真的很享受。” 卢海顿了顿,哈哈一乐,“等我以后退休了,这些玩偶我都要珍藏起来,它们见证了我职业生涯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从不畏惧挑战的狮子男

如果说所有医生都是完美主义者,那么卢海则要加个“更”字。每一项操作,他都会斟酌“怎样才是对患者最好的选择”。无论是术式的创新还是更为精细的专业领域探寻,卢海说,我从不畏惧挑战。

在以眼科闻名的同仁医院,狭小的眼内空间被细分为眼底、白内障、青光眼等十余个专科,只为能提供更精细、精准的治疗。

2001年以前,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白内障和眼底病变,则需要先后接受两次手术,中间至少要间隔两周以上。尽管当时自己的专业方向是眼底病变,但“总是为患者着想”的卢海还是忍不住动了心思: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个联合手术解决两个问题?

然而实际的操作并非简单的“联合”二字。时机上,当时正值医疗圈开始盛行分科细化阶段,这一决定相当于对两个原本独立分开的亚专业领域的成熟术式进行挑战。同时,这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个手术一气呵成,白内障手术不能影响眼底的操作,眼底操作也不能影响植入的人工晶体的位置,二者需要完美结合。

笑言自己基本功极其扎实的卢海,在有了想法之后,便开始设计这种“合二为一”的手术。他将眼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考虑,“有全面的技术基础,思考问题的方案,这种联合手术对我来说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果然,不久之后,卢海便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136岁的他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白内障及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技术。

“最初还有反对的声音,不少人纷纷质疑手术的理念和预后,但事实证明,我的方向没有错。”谈及彼时的阻力,卢海淡然一笑。如今,这种联合手术早已得到推广并成为业内的常规术式。

以显微手术见长的眼科可以说是医学领域中的精细学科,而小儿眼底病则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压力。

2003年,在成人眼底方面已经颇具建树的卢海又为自己探寻了新的方向——在同仁医院小儿眼底病开拓者陈惠茹教授的极力引导下,他开始涉足小儿眼底领域。

“一般来说,做小儿眼底的大夫需要有10年成人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经验,而能做成人玻切手术的大夫也要经过5年左右的锻炼才能得心应手。”尽管此前已经有了多年成人眼底手术的经验,但迈入更为精细的儿童眼底专业,他当时也觉得压力山大。

虽然都是同样的学科基础和手法,由于孩子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儿童玻璃体的特性与成人具有很大不同,换句话说,就是此前几乎没有通行的手术原则,极其考验医生对于眼球的生理、病理的把握。“可以说每一个儿童的手术方案都是个性化的定制。”

然而,狮子座的卢海从来不惧怕挑战,从那时起,他开始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斟酌病情旁观手术……彼时,恰逢微创玻璃体手术技术进入国内,对新技术异常关注的卢海也成为我国第一批学习该项技术的医生,并在学成之后逐步将其应用于儿童眼底手术,极大地减轻了小儿的术后创伤。

曾经有一个先天性小角膜的3个月龄女宝宝,角膜直径仅仅6毫米,每只眼睛都汇集了原始玻璃体增生综合症(PHPV)、先天性白内障、小角膜、浅前房、瞳孔闭锁等诸多先天异常,如此复杂的病情被十余家医院都宣告无法救治。

焦急的父母找到卢海,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在经过数次会诊后,糟糕的眼球状况令专家们对孩子的预后也有些没底,但卢海最终还是决定实施手术。“卢主任,您是唯一一个愿意帮孩子试试的医生,把孩子交给您我们放心,什么结果我们都能够承受。”彼时孩子父母的一句话,让卢海和同事们备受鼓舞。

皇天不负有心人,手术过程比预想的顺利得多,孩子的眼睛通过微创手术的治疗和矫正,如今已经完全可以正常生活。

“你看,孩子都能看到玻璃板上的白色瓜子了,这么浅的对比度,就连很多视力正常的人都很难做到呢!”看着电脑里孩子的复诊画面,卢海满是欣慰,“如果当初不做手术,孩子的眼睛肯定就失明了”。通过多年的随诊治疗,当年的“小眼球”患儿已经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还成了班上的三好学生。每次来复查,她都要坐在卢海“爷爷”的腿上照张相。看着健康成长的孩子,卢海觉得这是作为医生得到的最美妙的回报。

如今,通过多年的摸索,卢海早已成为国内小儿眼底病领域的“大咖”。他带领团队分别开展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手术治疗,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的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遗传性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基因筛查工作等,极大推动了我国小儿眼底病的治疗水平。


一根针一根线都不放过的细节控

每周,卢海都会安排两个手术日,而需要他主刀的患者,都是棘手的“老大难”。为了确保手术效果,无论是术前方案还是术中操作,卢海总是会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

这天进行手术的,是一位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合并5级老年白内障的患者,右眼已经安装了义眼,卢海将在他仅剩的左眼上进行手术。患者夫妻二人和大女儿都患有双眼先天异常,仅剩的一只眼睛可以说是全家的希望。似乎是看出了患者的紧张,术前,卢海特意走出手术间,拍拍患者的肩膀:“放心吧,有我呢!”

卢海的助手、主治医师邓光达告诉笔者,患者眼底先天发育的缺陷、脉络膜的缺损令视网膜本身就不牢固,如果术中的操作造成眼压剧烈波动,就会造成网脱加重,这对患者来说,就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为了确保手术的万无一失,卢海在术前准备了5个不同的手术预案——针对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手术、张力环植入手术和超乳手术、针对眼底的玻切手术和激光手术——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便立刻启用备选方案。近四十件可能用到的手术器材,在手术之前被主任要求一一按顺序摆在了操作台上。

做好了各种准备,可这台手术的难度远远超出了卢海的预期。“最简单的比喻,这个手术就像是在高空走钢丝,但是钢丝断了,我们必须通过在修复钢丝的同时进行救人。”如果说普通白内障是松软的土块儿,这个患者的白内障的硬度就是花岗岩。果然,当白内障无法取出时,卢海便迅速采用了备选的玻切手术,没有一丝犹豫。

整个手术持续了1个多小时,直到将坚硬混浊的晶体核一点点打碎、取出,并同时进行了眼底视网膜的激光加固手术后卢海才轻轻松了一口气。尽管手术十分复杂,却并未给准备充足的卢海造成麻烦,在3个备选预案的流畅衔接下,手术顺利完成。术中,他不仅处理了患者的白内障问题,更是将眼底缺陷的边缘进行了“加固”。如今,通过几天的恢复,患者如愿地改善了视力,顺利出院回家。

其实,卢海的“细节控”体现在每个点滴中。每次手术前,他都会提前将术中情况进行反复推演,加之对病情了解的透彻深刻、方案制定的全面稳妥,令他在手术时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停顿。通常需要2个多小时左右的高难度4级“糖网”手术,卢海不足1小时就能完成。

除了要求自己,卢海更是要求年轻大夫们绝不能将就。对于卢海的高要求,邓光达大夫感触颇深:“从器械摆台到打结手法,主任都会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就连手摆放的位置差上一两公分,也会严格提示我们改正。而这样精准的把控,如果主任不说我们可能永远都意识不到。”

谈及自己追求的完美细节,卢海笑道:“一根线怎么摆、一根针怎么拿、一滴血怎么擦,看似都是很小的事情,最后反应到患者身上,就是大事。一个手术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100个细节,注意了99个,疏忽一个都不行。


医技之外,他还延续着一份执着

每年,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卢海心里清楚医学是有边界的,但在面对患者和家属绝望的眼神时,仍旧无法拒绝。

医学范畴以内,他会全力以赴地做到极致,但当现代医学水平在病魔面前彰显无力时,他会用他的努力在患者心底投射一道阳光。

出身医学世家的卢海,直言从小就未想过自己会有第二个职业选择。医生的基因早已深深根植在血液里,“我天生就是拿手术刀的”。

最初,他想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大外科医生,最终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眼科。“开始内心有点小失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见证了越来越多通过自己双手摆脱黑暗的患者,便又感到了无比的自豪。”不久前,即将考研的女儿决定成为一名眼科医生,这让卢海喜出望外,他在朋友圈写道:“我想告诉女儿,这条路虽然艰辛,但是值得!”

从医多年来,卢海始终铭记着父亲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当医生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儿。也正因如此,多年来,卢海始终秉承着源自内心的力量。


这天门诊,前来复诊的小患者顺雪一进门就摸索到卢海面前,将他一把抱住:“卢叔叔,我特别特别想你,你想不想我呀?”

原来这个8岁的女孩患有严重的先天眼底发育畸形,一年前就诊时,左眼已经完全失明,右眼融合了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虹膜粘连、房角关闭、先天性高度近视眼、晶状体脱位以及视网膜脱离等疾病,面对这样一只到处是“雷”的眼睛,卢海没有犹豫,迅速为她进行了一系列的手术治疗——右眼晶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硅油填充术、睫状体光凝降眼压手术……经过了短暂消失光感的危险期之后,终于为小顺雪保住了些许光亮。可即便如此,卢海还是陷入了深深的愧疚,“尽管最后已经达到了医学范围内的最佳效果,但没有达到孩子的预期,无法让她像正常人那样生活”。

在得知孩子家境困难之后,卢海还联系公益组织帮她进行慈善募捐,并帮她联系到当地的盲校学习。“现代医学虽然已经无力带给孩子视觉光明,我们希望能把光明留在孩子的心里,这也是我们目前唯一还能帮助她做的事情了。”卢海说。

面对已经彻底医治无望的患儿,卢海也会坚定地劝说家属终止治疗——“孩子的情况,再做手术一定会令眼睛更糟糕。所以,无论是谁,再建议进行手术,你们都应该立刻拒绝,相信我!”

而在这看似不近人情的“残忍”背后,隐藏着的是卢海坚守的信念与责任。“我担心家长会病急乱投医,我更相信自己专业的判断,在别人眼中或许我的提醒有些多余,但是不说,我过不了良心这一关。”

如今,每每接诊到棘手的患者,卢海都会转头问问助手:“你们觉得怎么样?”此时,大家都会默契地耸耸肩:“只要这么一问,就知道您又要放手一搏了!”


谈及医患关系,卢海说的最多的就是换位思考,而他能做的,便是给予患者自己可以做到的一切。“医生有时也会转换成患者的角色,所以当我们回归到自己的职业时,为何不能多替病人着想一些呢?”

热心肠的卢海积极参加各类扶贫防盲等医疗活动,他的足迹遍布国内大多数边远贫困地区,完成了大量的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每年,他都与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紧密联系,为艾滋病患者实施眼底手术。在他看来,医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对有希望的患者说“不”。

卢海时常对年轻大夫说,医生的优越感不可或缺。这里的优越感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基于救死扶伤的自信。“没有这份自信,就不要拿起手术刀。”


医生档案

卢海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兵器谱认证
小儿疑难眼底病、复杂眼外伤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东区特需门诊)
周三上午(西区眼科会诊中心)


专家简介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玻璃体联合手术。擅长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联合手术治疗及儿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具有丰富的眼外伤诊断和救治经验。连续11年坚守在除夕夜主持北京同仁医院春节眼科烟花爆竹伤救治工作。曾被央视、北京卫视、健康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新浪网、中青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积极承担各类扶贫防盲等医疗公益活动。多年来,足迹遍布国内大多数边远贫困地区。完成了大量的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2004年带队参加“健康快车”光明行活动,完成1000例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受到卫生部领导的表扬。
自2001年来,每年参加赴内蒙古免费白内障复明扶贫手术。2011年4月,带领同仁医院医疗队远赴非洲赞比亚,实施中非友好光明行活动,受到了我国领导人及赞比亚总统的亲切接见,增进了中非人民的传统友谊,赞比亚总统班达亲自签署感谢状。2015年5月率队赴安巴和牙买加两国,执行加勒比光明行医疗任务。
多次参与卫生部及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组织实施的各类临床路径、诊疗常规、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制定工作。现为北京市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专家。
荣誉及称号:
中央保健一级专家。
1999年获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带领同仁医院眼科奥运医疗保障团队,参加奥运村综合所医疗工作,任眼科主任。因组织有力,工作成绩突出获北京奥组委颁发的优秀志愿者称号。 
2012年获北京市优秀中青年医师称号。
2014年、2015年获首都健康卫士称号。
2014年获首都劳动奖章。
2017年荣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社会及学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副组长
北京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
中国眼微循环学会常委
中国灾害与急救医学协会理事
《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眼科》、《中华眼外伤及眼职业病杂志》、《武警医学杂志》 编委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