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讲究“临床感觉”的爽快医生

寻访中国顶尖医疗团队——

本期人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爽(系列报道 10)

“我不觉得没有SCI文章的医生就不是好医生。我倒认为,做大夫都应该讲究‘临床感觉’!而临床感觉从何而来?不是SCI文章,是不断地在临床工作中的浸泡和在其中的不断学习。”

王爽,北京大学妇儿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大夫,人如其名,爽快,说话直接不转弯儿,还有那么一点点可爱的自大!


“知道到底是什么病了再说治疗”

“水平高吗?!”王爽略有得意地冲着身边的进修医生笑起来。每当她猜中了患者的病情,都会如此的小得意一下。

王爽正在接诊一个癫痫伴有智障的10岁大的小患者。孩子母亲从进门诊一直焦急不安——“孩子有癫痫,生下来脑缺氧,智力有问题。”

“今天因为什么来看病啊?”王爽用她一贯清亮醇厚、带着浓浓阳光味道的磁性嗓音问。“孩子最近夜里总是哭。”

“大概都是几点哭呀?”“说哭就哭。睡着睡着就烦躁起来,就哭。”

“坐起来哭闹?”“不坐起来!就是又要坐起来又要睡下去地哭,还打人。”

“不下地溜达溜达?你没让她上个厕所什么的?”“她不上厕所。”

“……

十多个问题之后,王爽转而逗了逗小患者——“嗞牙,来,对阿姨笑一个!”

看着不经意的一逗,其实是为了大致地判断一下孩子的认知能力。然后她拿起片子看了看,“夜里哭这事儿,我现在倒觉得不用太担心,不太像是癫痫控制的不好,现在更像是夜惊。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孩子太兴奋了?这种睡眠障碍,常常是一过性的,建议再观察观察。”

“就是现在脾气太大了。。。。。。”患儿妈妈叹着气。

“脾气大?!10周岁……”王爽顿了顿,“是不是快进入青春期了?体内激素波动比较大呀?”

“哦,最近还真是刚来月经了。”这位妈妈恍然大悟。

王爽也如开头描述,下意识得意地笑了,孩子妈妈脸上的表情终于稍稍放松了一些。

王爽也释然下来,“她初潮期,肯定会不太舒服,但是她又不能表达。癫痫药物暂时不用变动,观察一段时间。以后还要注意保护她的个人人身安全。像这些智障的女孩,成年后常要面临的危险就是性侵犯。”

这是王爽不胜计数的接诊病例的一个缩影,这样的问诊,她做了二十来年。跟访这天的门诊,凑巧大多是老病人,她像老朋友一样和每一位家属聊天儿、打趣儿。

“其实,也没认识多长时间!”王爽笑嘻嘻地说,“唠唠家常,他们会把疾病以外的生活上的事情告诉你,这些对诊断很可能有用。和病人聊的时间越长,对病史就了解得越多,就能越多地发现问题。每次聊,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在王爽看来,疾病的诊疗过程是个体化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包括患者的家庭背景、疾病发作频率、药物反应等等。所以,“诊”是个体化的,“疗”也是个体化的,尤其是小儿神经内科。“即便像感冒发烧这样的病都应该个体化治疗。更何况我们这个科的诊疗,不个体化,就是诊不明白。”

如同问诊的描述,王爽的分析过程会细致到发病的时刻、症状演变等方方面面。而让王爽有些头疼的,是一些家长过于急迫的心态,“患者家属更多时候关心的是我的病能不能治、怎么治,他们甚至不关心自己得的到底是什么病。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想法,病都不知道是什么病,何谈治疗呢?所以说,不管是什么病,诊断肯定是第一位的,如果说诊断都不清楚,就谈治疗?这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情。”人如其名,王爽向来就是这么直接爽快,“其实,开些无关痛痒的药对于医生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可是,我就不喜欢给开药。我宁可跟患者说我们再观察一段时间吧,知道到底是什么病了再说治疗?”

好在,这些潜藏着难能可贵的真实、负责任的话,她的病人,最后都慢慢懂了,也都深深感动了!


“有些人比较有幽默感,我也有一种感——临床感”

“我觉得我是有临床感觉的人,有点自己夸自己的意思哈,哈哈哈……”王爽喜欢扬起脸、爽朗地笑,“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比如有些人比较有幽默感,sense of humour,我也有一种感——临床感,sense of clinic。”欢快的语音里,夹杂着一丝调皮的狡黠。

“当一个好大夫,需要一种临床的感觉。这个临床感觉能够让你,把所有的自己的经验教训也好,别人的经验教训也好,结合文献上的知识全部变成自己的东西,能够熟练自信地运用到真实的临床工作中。”尽管二十来年,王爽在肌电图、神经电生理和肌肉病方面树立了自己的口碑,她仍然常常告诫年轻大夫们,千万别被检查牵着鼻子走!问病史、查体,这些必须是首先认真做到的。

“病例特点第一条是什么呀?”王爽启发年轻大夫,“除了姓名,就是性别、年龄、起病以及疾病演变的特点。其中已经包含了很多信息了。比如,性别有意义吗?绝对非常有意义,有些病几乎只有女孩得,如Rett综合征。有些病只有男孩得,比如杜氏肌营养不良,Menkes病。年龄也很重要,比如,肝豆状核变性,大概在学龄期才会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症状,头颅MRI会有基底节区的病变,而这之前会有一个肝损坏过程,再之前会有一个无症状期,如果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孩儿出现头颅MRI的基底节区病变而被怀疑这个病就很可笑了。另外,疾病起病的方式以及疾病演化的过程就更重要了——三天就发展到疾病最高峰?还是一个礼拜?一个月?还是根本不知道哪一天得病的,就觉得慢慢地越来越厉害?还是说,得病好了,过两天,又得病了,又好了?这些都给医生做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我当时就觉得他没准儿就是这个病。”一个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患儿,王爽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在疾病演变的过程中,他不像大多数患儿那样脑白质和周围神经同时发生病变,当时检查只能看到周围神经脱髓鞘的表现,头颅MRI是正常的。但,因为曾经在门诊中见过的一例类似病例,王爽在科查房讨论时,给出了“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判断,几乎遭到了所有大夫的质疑——运动都倒退成这样了,脑白质还没有问题,没见过!

由于王爽的坚持,最后的检查确认了她的结论。不久,患儿的头颅核磁查出脑白质异常,因为这类疾病退变快、还没有有效治疗,一年半,孩子去世了。

还有一次,一位很少见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的病人,已经辗转了数家医院,王爽在问诊中敏锐地抓到了一个明显特征——晨轻暮重。“就是这一点,只要你没问到,你肯定就想不到这个病。当然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有这个病,自然也不会问到点儿上。”因为及时医治,病人病情逐渐恢复。

“我没有搞科研的脑袋,或者说没有sense of research。”

“咱们北大医院给医生的科研空间已经相当宽松了。但,我没有搞科研的脑袋,或者说没有sense of research。”

科室领导每年十月份给副高大夫们开会,“你们每人都要想一个‘idea’!必须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基础研究。”

她还是带点自嘲地爽朗的笑,说“有些人有非常敏锐的sense of research,非常喜欢做基础研究,他有各种科研思路,一看到什么现象,先想到的是怎么写文章。所以为什么不能让有这些sense的人去专门做基础研究呢?为什么非要像现在这样,每个大夫都要做基础研究呢?每个人不是unique的吗?每个人不是不一样的吗?相比于基础研究,我更喜欢临床研究!”

目前,王爽以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发表临床相关研究论著10余篇,参与了多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儿科以及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著作的编写及翻译工作,尤其在擅长的癫痫、各种神经肌肉病和各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检查方面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寥寥无几。

“我经常承认错误,甚至向病人,这没什么可丢人的。”

“勇于承认错误算不算优点?我经常承认错误,甚至向病人承认错误。这没什么可丢人的。人都会犯错误,医生也一样。医生常常被说成是最接近神的职业。但,他,真的不是神。”

在科室的病例讨论例会上,王爽从来都拒绝做“马后炮”大夫——去批评之前的医生所作所为。“当时换做是你,会是一个什么decision呢,一定会好过别人吗?每个人,其实都有这么一个成长起来的过程。有些错误,真的不是你跟他说了,他就能够吸取的。他必须在临床上碰上一回,才能记得清楚。”

例会上,经常有一些高年资大夫对年轻的主治医进行批评教育,轮到王爽发言,她从来不说话。她只参与“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么急症的情况,病人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还没有想到”诸如此类分析问题本身的讨论中去。

这样的王爽,在教学中,给了自己的学生、住院医生充分的信任,“我觉得他们有着完美的理论知识,很快速的查阅文献的能力,自己也愿意学习、愿意浸泡在临床中,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他们整天整天在医院呆着,几乎有些和社会脱节。我觉得,他们缺少的只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从医经验。假以时日,他们一定能青出于蓝。”

因为对学生成长过程中人性化的理解和包容,再加上讲课精彩生动,常常将一个个病例编织成一串串精彩的疾病故事,有血有肉、跌宕起伏地讲给学生听。


医生档案

王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小儿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小儿癫痫,神经肌肉病,神经电生理包括肌电图、诱发电位等。

出诊时间

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预约电话

66120238、66180350

简介

王爽,女,副主任医师,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0余篇,参与多部儿科以及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著作的编写及翻译工作。擅长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癫痫、各种神经肌肉病。熟悉各种神经电生理检查,特别是肌电图检查。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