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楠:一年监护2000例危重患者

病人们此起彼伏地出现并发症,护士们此起彼伏地喊着“大夫!大夫!”,仪器此起彼伏的发出报警声……

这样隔几天就轮一次的不眠不休的监护室夜班,安贞医院心外科心脏危重症中心副主任刘楠已经坚持了整整16年。

“从业务,到管理,挺辛苦,挺累的,如果能把监护室的工作做好,就是值得的!”刘楠笑起来很动人,带着“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的味道。


16年前——外科情结和睡眠障碍

 1998年8月,刘楠还是一个刚毕业的青涩的医学生,赶上阜外医院招考,招聘现场,招考老师建议刘楠,“你是外地户口,竞争力不大,不如报心外科的ICU吧……”医学生都知道,这是个又累又担责任的科室,虽然从老师的话中听出了“冷门”的话外音,刘楠却是心头一热——专业对路,又和钟爱的外科搭上了边儿,而且还是外科中最有挑战性的心外科,于是美滋滋地报了名。从小学开始,刘楠就对生物学、动物学科目异常着迷,学医以后,刘楠对于医学知识的渴求也达到了顶峰。病房实习那年,有一天,指导老师特意找到刘楠,说:“我观察你很久了,你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如果对外科感兴趣,可以考虑报考!”,从此,“外科情结”开始在刘楠心里开花结果。

自1998年8月到2009年4月,刘楠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工作将近10年。最初,刘楠4天就需要值一个夜班,而对于心外科的ICU来说,值夜班是真的意味着“不能睡觉”。病人此起彼伏地出现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护士们此起彼伏地喊着“大夫!大夫!”,各种辅助仪器此起彼伏的报警声,刘楠曾一度出现睡眠障碍,睡觉中经常产生工作幻觉。

因为每天要在床旁站立数小时,一开始也很不适应,每天回到家只能保持双腿抬高的姿势才能让肿胀小腿的沉重疼痛得到缓解,才能坚持第二天的正常工作。直到一个月后才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强度。

凭着柔韧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力,经过了适应期考验,刘楠在阜外医院心外科ICU临床工作中摸爬滚打,练出了坚实的重症监护基本功,比如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床旁胸腔闭式引流、放置漂浮导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以及各种辅助机器的使用。


16年间——不言乏力,不言放弃!

“当年同批招进阜外医院心外科监护室的有7个医学生,但至今还在监护室做临床工作的,连我一起只有3个人了。”刘楠回忆。监护室需要长年累月值夜班,而且是实打实的夜班,不仅需要随时观察病人体征,而且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处理各种紧急突发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对于本身睡眠不好的医护来说,长期下来可能无法适应,离开了。

而监护室的全封闭的工作环境,各种报警的噪音,以及重患的压抑状态,使有些医护工作者身心负担过重,承担不了而放弃了这个专业。还有些人不甘心作为外科的辅助科室,付出大量的辛苦却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和理解,最终选择离开。

“这样比起来,我确实还是个‘金刚不坏之身’呢!身心的考验都没打倒我!”带着动人的微笑,刘楠的声音古朴而不失磁性,“我也确实是比较幸运。虽然我在干着在别人看来也许不怎样的事情,但是我自己真的非常感兴趣!”

16年间,刘楠总是需要呈35度角的体位搬动病人,腰背部常常拉伸用力,如果病人发生躁动,更加费劲,长期劳损下,引发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16年间,不停地倒夜班,不断地抢救病人,刘楠的生物钟常常处于混乱状态,一直深受高血压、持续头疼困扰;

16年间,总是中午在食堂打饭时,被监护室一个电话叫回去——XX床有些躁动,你要不要回来看一看,怎么处理?看完病人再回食堂,饭菜早已所剩无几,胃胀气、消化不良频频发作;

16年间,朋友想约刘楠吃个饭,就会发短信调侃——有生之年我还能看见你吗?有空吃个饭吧!有时也会劝刘楠——你也享受享受生活吧!

……

2009年,刘楠追随孙立忠主任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来到安贞医院心外科,从最初的单打独斗,一个人带着两名护士挑起监护室各项起步工作,每天亲力亲为各项工作,到现在大血管病人的监护设备和条件、监护流程和规范初步成型,监护室从6张床,逐渐增加到了15张床。

刘楠最初的工作热情和能量毫无磨损,身边的同事、熟悉她的朋友都说她是“战斗型人才”。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其实“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除了生物学,刘楠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也特别感兴趣,相关的专业书籍,几乎已经翻烂了,并且在工作中充分地应用起来。

每一个病人对刘楠来说,就像一道全新的考题,她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判断,给予病人相应的治疗,再反复评估验证治疗的有效性,帮助病人恢复,并从每一次命题中得到更多的经验。“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很富有挑战的,乐趣无穷的一件事儿!”她信奉的一句格言是“冲动是魔鬼,耐心是美德”,这句话贯穿在她整个的职业生涯中,伴她不断成长。

看着身边很多战友们被磨得疲乏了,离开了,刘楠,依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依然柔韧、坚忍地守在原地,依然美丽动人。


16年后——建立常规,树立标杆!

16年后的今天,始终坚守在心脏及主动脉外科重症监护临床一线的刘楠,接诊心脏及主动脉手术后患者年均达到2000例左右,组织抢救年均约200例次,包括围术期各种并发症处理,即脏器保护及支持治疗、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和危重病抢救。积累了珍贵的临床技能,如IABP、CRRT、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床旁胸腔闭式引流、放置漂浮导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纤维支气管镜,脑脊液引流、血浆置换、人工肝技术,以及ECMO的调试。

同时,她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心外科围术期管理的相关医学论著18篇,承担了多项课题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多个奖项。并在多个全国性会议上做学术交流。

如今,医院建立了新的心外科监护室,配备了比较先进的硬件设施,希望能做出行业内的一个标杆科室。“心外科手术后,病人送进监护室,我们只能尽量保证不在ICU的阶段出现失误。而这根本上取决于监护室医护工作的规范程度。”在一次与台湾ECMO(生命支持)的学者交流中,刘楠领悟到这一点。

“魔鬼都藏在细节里。”刘楠很赞同这位学者的这句话。现在,刘楠在很多细节上都对监护室医护工作做出了更细致的规范。比如,“无菌操作”环节应尽量做到位,否则当护士给病人换液体、或者做深静脉穿刺时,细菌、病毒等感染源就非常容易由此进入血液,引起病人血性感染,甚至死亡。然而,仅仅就是这样的一个细节,一改起来,可能就要十几年的时间。再比如“抗感染”问题,在刘楠看来,应该重在预防,怎么做到配液低感染、零感染,除了反复规范之外,还应辅以制度的支持。

“我希望建立一个诊疗常规,如果有一天我不在监护现场,病人的护理仍然有着常规化的保障,不会出问题。”刘楠说,“同时,能细化监护室医护们的擅长方向,比如呼吸、消化系统、营养、机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攻的方向,互相协作,提高科室整体的战斗力。”


医生档案

刘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外科心脏危重症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

心脏及主动脉外科重症监护

兵器谱认证

心脏及主动脉外科重症监护

门诊

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心脏危重症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9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8月~2009年4月,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ICU工作。2006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胸心外科学博士学位。2009年5月~至今,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ICU,从事心脏及主动脉外科重症监护的临床工作。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CCM进修。任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女医师学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学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发表心外科围术期管理的相关医学论著(第一作者)18篇,参与《主动脉外科学》的撰写,负责国自然等课题3项。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