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明,主动脉兄弟连“战神”


首都机场,飞机晚点了,广播响起:本次航班的目的地广州有一个很危急的病人,赶去急救的大夫还没有上飞机,请大家耐心等待一下,他们已到机场正在过安检。

朱俊明手术团队一上来,关仓门,起飞。

我很八卦地补了一句:“此处应该有掌声。”“拉倒吧,你以为是拍电影啊。让这么多人等,已经很过意不去了。” 老朱说。那天,他们在安贞医院刚刚完成两例主动脉弓替换手术,换了衣服直奔机场,到广州,出了机场直奔手术室,等待他们的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这是一个主动脉夹层病人,随时可能破裂死亡。

朱俊明,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5A病区主任,也是这支创造“中国模式”的主动脉兄弟连的“战神”。2009年,他跟随中国主动脉疾病治疗领军人物孙立忠教授一起从阜外来到安贞,与兄弟们一起用智慧和手中的柳叶刀,一台台手术,一项项成果,扎扎实实在这里开垦出全世界最大的主动脉疾病诊疗中心。

朱俊明的手很特别,曾让一位著名心血管外科医生在挑学生时一眼相中:天生外科医生的手,修长、灵巧。果然,多年后,这双手捧起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金刀奖”,还摘下了一项国家发明三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

要抓住这把全国到处飞的“金刀”约时间采访着实不容易,在我出绝招要求定死“元旦后哪天”时,他也开始使大招:“元旦后再定吧,您怎么还初恋似的,淡定淡定。”——说湘普话的朱俊明,再严肃的话题,都会被他不动声色地加进这些“笑料”,再配着“嘿嘿嘿”的憨笑,湖南人的幽默让人忍俊不止。知道芒果台主持人大兵吧,两人神似,就是这种感觉——骨子里都装着“笑”的基因,反应奇快,笑料信口抖出。


手术室-机场-手术室-机场-手术室……

同样是紧急飞过去,昆明三个病人等待手术,但就在朱俊明正做第一台手术当中,另两个病人主动脉破裂死亡,手术中的病人救下了……

这台手术刚下,朱俊明又加入了安贞主动脉团队微信群里的紧急会诊。病人在长沙做过手术后又出现主动脉破裂,刚到北京西站即出现主动脉瘤压迫气管引起窒息,从北京西站紧急往安贞医院送。正在国外开会的孙立忠主任也在参与会诊,并亲点朱俊明做这台急诊手术。

出了手术室,朱俊明马上赶往机场,晚上9点抵达北京直奔安贞医院手术室,10点多又站在手术台上,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5点,病人活了……

在这台手术进行中,凌晨2点多,朱俊明接到三亚的电话:等待手术的患者心包填塞休克了,必须马上手术。安贞医院的麻醉医师和体外循环医师已经飞到三亚,朱俊明凌晨5点多下了手术,直接赶往首都机场,搭7点多的航班急飞三亚,又救活了一个……

这是朱俊明今年元旦三天假期的节奏,两天三地救了3人,2014年的“十一”长假更甚,7天做了11个!二十多年来,对他来说,越是周末越是逢年过节,越忙,很少在家。

元旦那天中午,在首都机场出发前,他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首长多年前就告诫我要学会说“不”,昨天与家人也研究2015年如何学会“拒绝”,可拒绝生命确实是件为难的事,这不又鬼使神差的来到这比家更家的家,2015昆明走起。

他说的“首长”是孙立忠教授,说是“告诫”,实则是两人的相互慰藉,因为孙立忠更加“连轴转”,他们整个主动脉“兄弟连”的医生,都如此。这些病人若不及时手术,随时会死亡,但做,医生确实很辛苦,再加上“请我去帮忙救人的,都是业界的朋友,不能辜负他们对安贞团队和我的信任。”于是,朱俊明不是在手术室,就是在去手术室的飞机上。

这些医生如此之累,是因为目前中国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水平很不平衡,而这类病人病情危急,最好就地治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孙立忠带领的这支主动脉团队一直在全国各地培养主动脉专业医生,但由于手术难度和风险太高,培养过程相对漫长。在目前全国开展“孙氏手术”的100多家三甲医院里,朱俊明几乎都跑遍了,手把手教当地的医生做手术。

可是,家人咋办?!“二十多年一直这样,母亲、老婆、孩子都习惯了。”

多可怜?!“不可怜啊,他们光荣啊,就像春晚小品里演的,找保安怎么样,‘我光荣啊’。”笑料信口抖出。


整个胸腔被感染,他给主动脉改了个道

这个病人在床上躺了4个月,辗转多家医院,请了一拔又一拔专家会诊,但都表示无能为力。有一天,朱俊明去广州做另一台手术,顺便看了下资料,回来后和孙立忠教授商量,研究完回复说“理论上可行”。病人家属马上包了架飞机,把病人送到安贞医院心外大楼11层的5A病房。

在我1月7日跟访朱俊明查房的那天早晨,这名30多岁的患者已经在安贞完成了第二次手术,朱俊明正在组织国内著名的心胸外科、头颈外科、腹部外科专家会诊,商定病人的第三次手术——食道重建。“一定要订出最好的手术方案,在最佳的时机做这次手术,我们费这么大劲救下来的病人,可不能因为最后这一步出点什么意外。”朱俊明说。

病情有多复杂?朱俊明随手拿起纸和笔,“我给你画个图你就知道了。我们正常的血管是这样……这样……”划了几下都没显出来,他看了看手中的钢笔, “笔挺好,就是不出水……”甩了甩,再划了几笔,确定没水,换了一支,还是划不出来“咋么弄呢,两支笔都没水……”我忍住笑,贡献了自己手中的笔。

这个病人是主动脉覆膜支架感染,在他的主动脉内曾经植入了4根支架。支架感染后,整个胸主动脉支架周围和左侧胸腔都感染化脓,食管溃破长达12公分。患者反复呕血休克,为了不让血跑到食管里去,当地医生给他食管里也放了个支架来封堵破口,但效果不理想,连支架都脱落掉进了胃里。

病人就一直这样断断续续消耗着,谁也无法解决。

必须换主动脉,但整个胸腔化脓,人工血管一放进去就会被感染,手术白做,这让医生们无处下手。孙立忠和朱俊明决定另辟蹊径,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不碰左侧胸腔和降主动脉,换一个干净地方把人工血管接上去,做一个从升主动脉到腹主动脉、升主动脉到三支头臂血管的旁路手术,同期取出胃内脱落的支架、胃造瘘和十二指肠营养。

第二步,三周后做第二次手术,把自身胸段的主动脉和支架切除,破裂的食道也切除,清除左侧胸腔感染,同时在脖子上做个食管造瘘,作为唾液出口。

这次大胆的尝试解除了病人的生命危胁,但不能吃东西,压制食欲是对人性的挑战啊。“他老想吃东西,几个月没吃了,看到东西就想吃,所以接下来要做第三次手术,用结肠再造食管,未来能吃东西。”朱俊明说。

针对此类的复杂情况——支架感染后怎么治疗,正是孙立忠带领科室在今后将开展的新项目。

“这类病人,我们不做就没人做了。”朱俊明说,以前遇上这种病例,就只能看着病人死亡,医生无能为力。朱俊明打开2014年12月底在珠海做报告的ppt查数据:支架感染率0.5%-5%,发生食道漏和支气管漏的0.5%-1.7%。虽然不多,但例例致命。

是“战神”更是“站神”

能做高难度手术的医生不少,但能做高难度、高风险、高强度手术的医生则就是一项极其综合的考验了。

采访的前两天,朱俊明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连续做了两台,都是二次开胸的主动脉手术。当时,第一台手术快完成时,第二例病人病情急剧变化,必须马上手术,老朱果断决定接着做,这边一做完,那边接着上。当地科里一位主任惊叹:不知道老朱这么有毅力,14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撒尿,一直干下来,下来后还能谈笑风声。

这天,朱俊明早上8:30进手术室,晚上10点多才出来,再去ICU看看刚做完的这两个患者。临近12点时想起第二天还去卫生部开会,这个时间和我的约访时间冲突了,在我朋友圈点个赞后给我留言“明天你睡个懒觉,采访延后一天”。

一整天没吃东西,半夜12点多,这群外科医生们顺利完成手术后出来找食儿犒劳自己。朱俊明用手一比划:“好嘛,一盘油焖大虾,辣么长一个,我说:‘你们太客气了,一只虾就够了嘛。’人家说:‘6个人6只虾,本来就是一人一只嘛。’”湘普话笑料又来了……

朱俊明说,就愿意做“三高大夫”:高难度,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高风险,需要有聪明的头脑,能在术中随机应变;高强度,需要坚强的毅力,顶住手术强度和压力。大血管外科大夫,必须是“三高大夫”,做不到这一点,复杂的病人就做不好,很多大血管手术一做就是一天或十几个小时,一般医生都不愿意做这个。

复杂手术,无论是本院的,还是外院的,只要有复杂病例找到朱俊明,他都义不容辞,他认为自己就是干这个的:“孙主任很久以前就对我们说过,要做到别人解决不了的你能解决,‘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不管怎样,要做就该出类拔萃。”


压住别动,只要朱俊明能到,你们这病人就活了

十多年前,北京某医院胸外科一台食管癌手术主动脉出血,赶紧向当时的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张德超教授请求帮助。

张德超教授接到电话后第一句话是:“你们现在出血压得住吗?”对方说:“压住了。”张德超说:“压住别动,只要朱俊明能到,你们这病人就活了。”对方医院赶紧找到朱俊明,解决了问题。

老朱当时还是小朱,只是阜外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担任科室副主任的孙立忠就因信任而放他出去做手术了,这样,从那时候开始,他就与张德超带领的这支中国最顶尖胸外科队伍建立了紧密信任的战友情谊。

外科医生一要天赋,二要勤奋,三靠机遇。“我自认为天赋不高,除了勤奋外,只有通过自己努力不断寻求机会。我除了天天在病房里泡着,干完我自己的活,我还找活干,这给我很多机会。”他说。

作为朱晓东院士的高材生,1997年博士毕业第二年,朱俊明成了阜外当时最年轻的组长,年仅32岁就开始独档一面。独立历练3年后,2000年,他又回到了孙立忠的主动脉团队,跟随孙立忠教授继续学习大血管手术。

泡病房,泡手术,每一台手术,年轻时的小朱都是从开胸做到关胸,从头站到尾。孙立忠对他说:“小朱你吃苦吃得最多,付出最多,将来你得到的也会比别人多得多。”这个预测已经实现了。

“每抢救回来一个病人,我都像完成一件作品。”喜欢字画的朱俊明说,医学界的大家,和美术书法大家的区别是,他们是把名字签在纸上,而心血管外科,,,,,,、医生,是把姓名签在病人的心脏和血管上;他们一次没画好没写好,可以撕掉重来,而心血管外科医生手中只有一张“纸”,每个患者都只有一次机会,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可能“倒带”重来。

但无论怎样,“我们与艺术家一样,每一个作品都在追求尽善尽美。”朱俊明说。


我愿当个“民”医教出一批“名”医

早上查房,有一个跑完1000米后呕吐不止的18岁心脏病患者,让朱俊明想起自己“不堪回首”的体育课:读湖南医科大学时,1500米,逞强跑出5分13秒,差点“跑死”。引得下级大夫们一阵大笑。

查完最后一个病人,回办公室的路上,先前还在开着玩笑的朱俊明,突然严肃起来:“这个病人应该早点做气管切开,应该早点做痰培养,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感染了。这是谁管的病人,你们别等我发飚!”

这就是朱俊明带科室的风格,气氛很宽松,学生可以随时和他嘻嘻哈哈,也可以拍桌子,但面对病人的时候,一定要严谨。这一点手术室里的麻醉医师最有感触,说那些大夫见了老朱都害怕,“因为他们知道,手术里他们犯糊涂时,我清楚,我一说一个准,蒙不过我,当然害怕我。”朱俊明说,但平时他们不怕我,跟我又吃又喝的,动不动跑我这里来喝茶吃甜点。

他说:“我只希望等我退休以后,安贞医院也要有像我们这样严谨的大夫,不仅可以为病人解决问题,也能让我能放心地把自己的晚年健康交给他们。当年老孙把技术传给我,我得传给他们,如果在我这断了线,那是我的责任。”

很幸运的是,几年来,他手下已有好大夫初长成,他形容说,不仅有基本长成的“三剑客”,还有正在快速成长的“新三剑客”。

朱俊明主持学术会议也自成风格,经常逗得满场大笑。“台下都是业界朋友,我一说话,大家就乐。”朱俊明说,不能搞得别别扭扭的专家样儿,“你老朱在下面是跟我们像兄弟似的,站到台上去就变了个人似的,至于嘛。学术上严谨,气氛上很轻松,大家都踊跃发言,这就挺好的。

“我给自己定位是‘民医’,被病人需要,和被同行医生需要,是我最大的满足。”朱俊明说:“他们开玩笑说我是全中国主动脉患者的‘总住院医’,虽然不好听,但我还是感到非常自豪。”

就在采访过程中,时不时电话打进来,都是外地同行请他帮忙的,一下午,朱俊明在杭州、郑州、昆明、三亚的几处手术安排,又排满了最近的那个周末。


医生档案

朱俊明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大血管中心)5A病房主任

擅长

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人工瓣膜替换和主动脉疾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特别在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方面成绩显著。

兵器谱认证

主动脉疾病外科治疗

简介

曾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朱晓东院士。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总干事、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大血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学系委员。

长期从事心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在20余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经验。主刀完成各类心血管手术6000余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人工瓣膜替换和主动脉疾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特别在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方面成绩显著,目前每年完成500余例相关疾病的手术。

曾参加30余项国家和北京市课题的基础及临床研究,1997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2002年和2009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

200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柏林心脏中心访问学习。2009年参与组建我国最大的主动脉疾病诊疗研究中心,该中心每年收治主动脉疾病患者1500例以上。发表SCI论文24篇,核心期刊70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培养研究生23名。

Responsive image

北京拓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56187号-2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9号长新大厦603室